GÍ-SÛ
·ah
·a
**ah
*a





語詞
Ⓚ 
Ⓚ 
 
Ⓚ 

祖緣漢文字



助詞、「chhoân hó-sè ·ah」云云、《白話典》注解做『表示完成或新事實發生,輕聲隨前變調』甲『表示認為即將完成,輕聲隨前變調』。《台日》無收。除起戱文、傳統漢字台文一般無塊書寫只欵助詞・語氣詞。夭只个「·ah」相對恰新。那無、南管戱文照講會寫『啞』『唖』。杜建坊先生寫『啞』。拱樂社个劇本有寫『啊』(節烈夫人)『仔』Ⓚ(杜諒梅)。中治時代流行歌詞寫『啊』恰多、打算是因爲「阿」字中華(北京)音 Ā、夭「亞」字中華音 YǍ。『啞』『唖』恰省劃・恰挑弄、「亞」字也無影有 *iá 彼号音、顛倒「阿」字有讀 o・o͘。輕調「·ah」建議寫做『啞』『唖』亞是羅字、無論詞。

二十世紀个文献定定無寫「·ah」、寫「·lah」(**lah)。鄭溪泮《出死線》11 葉有寫『Góa kā ín lah neh』(ín ⇄ 允)。岩崎敬太郎《臺灣語典》(1922)79 葉、有人問講『Phài-chhut-só͘ í-keng khí hó bē?』、對方應講『Khí teh beh hó lah』。《教會報》561 号(1931)有刊一篇〈Chiam Tek-kiàn kun Sí-lah !〉(Tiuⁿ Khun-oán)。連橫《台灣語典》(台省文委會版)有收「拉」『爲已定辭』、例詞『食拉』『困拉』。王育德《常彚》簡那歸本無寫着「·ah」、朗用「·lah」("啦")「·loh」("嘍")云云。王育德《台語入門》(原版 1972 年)寫「hong-thai teh beh lâi ·lah」云云。中華民國國防部《實用閩南語會話》(1966)有紹介「Ū gōa kú lah?」『有好久了?』(68 葉)甲「Ū nn̄g saⁿ kang lah」『有兩三天了』(仝)者个話句。鄭良偉等《親子台語》(1990)由原教一句『Góa lóng chia̍h liáu-liáu ·lah』。《白話典》丸那有收助詞「·la、·lah」『表示完成,隨前輕聲變調或固定低調』。夭陳輝龍《臺灣語法》(1934、121 葉)有用着一句「**Siá hó ah lah」『書き終つたよ』。一九四一年李献璋《福建語讀本》有教一句『暫々燒暖耒啦』、尾節記音「**la」(無注調个欵)、嗎有教一句『你的錶仔今幾奌鐘呀』、尾節記音「**a」。

銅山(東山)漳州語上少治一九七〇年代由原有講「·lah」(中嶋幹起 1979、10 葉、"Hoan-á-hoe kiat tēng ·lah")。

「·Ah」照講是彼个「·lah」个變体。彼个「·lah」應該是「liáu」个變体。新馬福建語「liáu」、台語「·liauh」(請看)、鹿港・中部海線「·liah」、潮州潮陽語『·AU』、意思朗甲「·ah」相仝亞是相倚。演化个過程打算是 liáu → *lá → ·lah → ·ah 甲 *liáu → ·liauh → ·liah。「·Ah」甲漢文「矣」(í)字自然無血緣、台文在來嗎無按呢寫。

呂宋《漳語 ARTE》寫講『EL PRETERITO PERFECTO SE FORMA CON ESTAS PARTICULAS』、續落來記『𦛨』(*lá)『了𦛨』(*liáu lá)『了』(*liáu)。《西支》有收『息𦛨』(*soah lá、AC 部)、嗎有收「SECO YA」『𭶗了』(*ta liáu)云云。

論羅字、主流傳統字無注輕調。請看「**lah」。

相關个詞
**ah (à, "chhiong ~")
**lah (啦、拉)
·liauh (了)

相關个字
亞、亜
阿、呵
ア (阿)

字形 ?


JĪ-IM
í



「矣」字个字音、字詞典有个記 í、有个記 ì。《六百字編》《寶鑑》朗記 ì。《台日》「朝聞道夕死可矣」、「矣」字記做 ì。《甘》二个樵記。《當代泉彚》記第六調 ĩ。漢文「矣」字用帶句尾恰多、那用台語个習慣塊讀、朗下輕調、聲調听袂出。按呢「矣」字个聲調是「學術的个問題」。「矣」字《廣韻》屬云母、上聲、甲「有」字「遠」字相仝。按呢「矣」字个漢文音照講是第二調 í。

漢文「矣」字潘科元先生記 í、有下輕調。請看〈袁枚 "祭妹文" 台語文翻譯文白對照〉。閣有『窮斯濫矣』、潘科元注「kiông# su# lām ·í」、「矣」字讀輕調、「窮」字「斯」字讀直調(~本調、原調)。

LA̍K-PAH-JĪ PHIAN
ìhu-jī, jī-kù-bé bêng-pe̍k ê ì-sù.

彚音妙悟
*í 英基上上語己之辭又次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