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Í-SÛ
ā
|
語詞
啊
⭕
Ⓚ
啞
⭕
Ⓚ
唖 ⭕
呵
⭕
Ⓚ
親成漢字
X |
語氣詞。『Bô ā, ná ū?』『Sī ā, tio̍h sí án-ne ā』(白話典)云云、《白話典》第三條「ā」("表示肯定或否定,針對正反的議題")。《台日》《常彚》(王育德)無收。拱樂社个戱文有寫『啊』(天涯遊龍、宮樓殘夢、合寶金錢會、父在何處、小女俠紅蝴蝶)『阿』(空愛情)『仔』Ⓚ(杜諒梅)。請看嘆詞「à、a」(**ah)甲『Chhiong à!』彼个 à(**ah)。
|
相關个詞
·ah ("chhoân hó-sè ~")
**ah (à, "chhiong ~") **ah ("~, hāi ·ah")
相關个字
亞、亜
阿、呵 ア |
GÍ-SÛ
*à
|
語詞
㊟
親成漢字
X |
『Che à?』(白話典)云云。『Sī à? Án-ne à?』(白話典)云云。《白話典》注解『表示懷疑,要求肯定,常有覺得意外的意思』。拱樂社个戱文有寫『這个囝仔骨格甲省人仝款阿』(空愛情、詳細字形即閣斟酌)『恁老父老母省乜名阿』(空愛情)。羅字台文在來按盞寫、咱夭無確定。請參考「chhiong à」彼 à(**ah)。
|
相關个詞
**ah (à, "chhiong ~")
|
GÍ-SÛ
á
iá *iā *ā |
語詞
野
⭕
Ⓚ
也
⭕
Ⓚ
呵
Ⓚ
亞
⭕
Ⓚ
亜 ⭕
親成漢字
X |
「M̄ chai ū á bô」「chia̍h pá á bōe」「beh á m̄」云云。《台日》有收「á」『或は。又は。それとも』、寫做『也』、例句「ū á bô」「sī á m̄ sī」。閣有「iá」『或は。又は。將又。それとも。乃至』、寫做『也』、例句「hó iá m̄ hó」云云。閣有「iā」『【也 [iá]】に似て語意輕し』、寫做『也』。閣有「ā」『【也 [iā]】』、丸那寫做『也』。請看「á-sī、iá sī」甲「iā sī」。《荔鏡記》第四十出有寫『〓弟啞搭舡湏用銭有銭也无』(〓、"兄" 字。舡~船。湏~須)、「也」字照講是塊寫「*iá」。歌仔册寫『野』『也』恰多。唐山歌仔册有寫『呵』。台灣歌仔册夭有寫『咱通做陣亦是無』云云。仝欵、拱樂社《空愛情難斷》有寫『不知死亦活』『有配親亦要未』云云。治者『亦』應該是塊寫「*iā」亞是「*ā」。
「*Chia̍h pá ā bōe」只个 *ā 不知咁有影是「iā」个變体。咱無把握。十七世紀呂宋《西支》有寫『亜不』(*â m̄、ES 部)『是汝亜不』(*sī lú â m̄、ER 部)『值亜不』(*ta̍t â m̄、VA 部)、「值」字減一橫。《漳語 ARTE》寫『食飯亜未』(~*â bōe)、注解『COMISTE ONO』(~O NO)。夭潮州語講『A』(潮詞滙:還是、抑或)、第一調(~中平調、無論橫調・直調、治主流亞是全部个腔口)。十九世紀 FIELDE(1 葉)嗎有收「A」『OR; OTHERWISE』。通知「*ā」有可能不是「iā」个變体。
傳統羅字台文慣示寫「á」、罕得寫「iá」、凡世是照下門語个習慣。《麥》(172)漢文『求之與. 抑與之與』譯做漳語『*I ū kiû i, iá ū lâng hōu i』。「Iá」當然不是「á」个變体。《白話典》收『ah』『á』『iá』『a̍h』『ā』五体、句例有寫『Chia̍h khah tiōng-iàu, a̍h chhēng khah tiōng-iàu?』(67 葉)云云。
|
建議
iá ⇄ 野
á ⇄ 亞、亜 *iā, *ā ⇄ 也
相關个詞
á-sī, iá sī
iā sī
相關个字
阿、呵
ア (阿) ヤ (也) 也 |
GÍ-SÛ
ah
|
語詞
鴨
⭕
Ⓒ
親成漢字
鴨 |
GÍ-SÛ
**ah
à ·ah ·a *ă |
語詞
啞
⭕
Ⓚ
唖 ⭕
呵
⭕
Ⓚ
啊
⭕
Ⓚ
呀
Ⓖ
親成漢字
X |
語氣詞。『Chhiong à!』(沖啞)云云。『Goe̍h-niû à!』(月娘啞)云云。《白話典》有收語氣詞「·a、ah」『表示肯定、辯解、催趕、囑咐、追問等,輕聲隨前變調或固定低調』。閣有語氣詞「ă」『強力表示肯定、辯解、催趕、囑咐、追問等』。閣有語氣詞「à」『用於稱謂後以引起其注意的語詞』。閣有語氣詞「à」『表示懷疑,要求肯定,常有覺得意外的意思』。咱求利便、只幾項拾做伙。
《英厦》(212)有寫『天呵』(thiⁿ ·ah)。嘉靖《荔鏡記》寫『來啞益春』。唐山歌仔册有寫『呵』("小妹呵")『呀』。明文堂个歌謡丸那有寫『我哥呵』云云。王育德《常彚》寫『啊』。拱樂社个戱文定定寫按呢、嗎有寫『阿』(空愛情)。張聰敏先生个大作(小說)号做《阿瑛!啊》。玄法山人《道壇符咒應用秘鑑》有寫『代代子孫大興旺!進呵!發呵!』。建議寫羅字亞是『啞』(唖)。有關『啞』(唖)甲『啊』、請看下脚。
『啞』(唖)並『啊』恰束結。在台文、「亞、亜」字甲「阿、呵」字朗主要讀 a、白音。不閣「亞、亜」字中華音 YǍ、夭「阿、呵」字中華音 Ā、不即中治時代个台灣社會恰慣勢寫『啊』、罕得寫『啞』『呵』。那無、日本時代連橫《臺灣語典》「仔」(á)由原注『呼亞』、用「亞」字共『仔』注音。
羅字台文在來慣勢寫『Iâ-so͘ à!』『Lāu-bú à!』『Lia̍t-ūi, lín pêⁿ-pêⁿ kap góa pōe siāng khoán si̍p-jī-kè ê à!』(教會報 645 号)云云、注第三調。亞是『Chhiong ah!』『Goe̍h-niû ah!』云云、無注調、干礁甲『-h』(起毛志体)。EMBREE 有收「à」『([SUFFIX] USED TO FORM A LARGE NUMBER OF INTERJECTIONS) <[Khó͘]-à: ALAS!>, <Chhám-à: ALAS!> ETC』。
|
相關个詞
·ah ("chhoân hó-sè ~")
相關个字
亞、亜
阿、呵 ア (阿) 牙 |
GÍ-SÛ
ah
|
語詞
押
⭕
Ⓒ
親成漢字
押 |
「Ah lo̍h té」云云。
|
GÍ-SÛ
iá
iah á ah |
語詞
夭
⭕
Ⓚ
親成漢字
X |
「Á lí ·leh?」云云、助詞・發語詞・接續詞、《白話典》「ah」第五至第七條甲「iah」第二至第四條。傳統白話字寫做『iah』恰多个欵、無定定寫。不閣請看「iá bô」。《出死線》有寫『Siōng-hiaⁿ koh mn̄g, Iá lín khan-chhiú--ê ài bô?』。李献璋《福建語讀本》有教一句『猶幾奌食中昼』、『猶』記音「iá⁺』(~*iah)。流行歌詞有寫『啊』Ⓚ。陳雷漢羅短小說〈阿春無罪〉(永遠 ê 故鄉)寫『呵』。拱樂社个戱文有寫『野』(劍底、劍影)。《荔鏡記》有寫『夭』个欵。請看下脚。杜建坊先生有寫『啞無』。請看「iá bô」(*á-bô)。照講「ah」(á)是「iah」(iá)个省音、啞「iah」(iá)是「*iáu」个省音。建議照「iá bô」个辦、羅字寫『iá』、漢字借『夭』。
《荔鏡記》第十九出、占講『只歌莫唱』。生應講『佐乜莫唱』(佐~做)。占講『許个阮識』。生講『夭恁都識』。第二十二出、旦講『我想陳三也未敢罵你』。占應講『夭敢連唖娘乜都罵除』。旦講『夭都連我乜都罵⋯⋯』。以上、「都」字用『卩』、「歌」字用『𤔄』。第二十六出、生講『夭共益春』。
王育德《常彚》有收「á」『で. そして』、注『[iá] とも発音する』、漢字寫做『抑』、例句『Lí ū bé, á i ·le』『Á āu-lâi án-chóaⁿ』。
|
建議
iá ⇄ ヤ、夭
á ⇄ ア、夭
相關个詞
iáu ("~ chhun gōa chē")
á-sī, iá sī ·a (啞) iá bô
相關个字
ヤ (也)
ア (阿) |
GÍ-SÛ
**ah
à a |
語詞
呵
⭕
Ⓚ
啊
⭕
Ⓚ
啞
⭕
Ⓚ
唖 ⭕
親成漢字
X |
嘆詞。『A, hāi ·ah』(白話典)云云。『A, góa chai-iáⁿ ·ah』(仝)云云。『À, iáu ū chi̍t hāng tāi-chì b(o)ē kì-tit kā lí kóng』(仝)云云。『À, chin hó chia̍h』(仝)云云。者个嘆詞對應《白話典》第三甲第四條「a」(第一調)含第五・第六條「à」。咱求利便、朗拾鬥陣。嘆詞「a」甲「à」、王育德《常彚》漢字寫做『啊』、《台日》寫做『呵』。捷發《碎心花歌》有寫『呵!這種世間』云云。玉珍〈婦人心歌〉有寫『啊⋯⋯⋯⋯⋯⋯男女做陣幾何長』。現代流行歌詞「嘆詞」『啊』定定寫、雖然無一定通理解做口語个嘆詞、不閣那照現代流行歌个字理、「a」「à」百面會寫做『啊』。不閣請看「chhiong à」彼个 à(**ah)。拱樂社个戱文有寫『啊』(劍底鴛鴦、花鼓情仇、仇海情天、江山美人、金銀天狗)『啞』(。《江山美人》有寫『啞有了』(*À, ū ·lah)『啞, 臣該死』(詳細字形無確定)。拱樂社个戱文嗎有共哭聲(眞假王子)甲啞口人物發个聲(苦兒蕩婦心)寫做『啞!』亞是『唖!』(詳細字形即閣探討)。
《雅俗通》*ā 有收一个嘆詞「諾」『承顏之詞』、紅字。《麥》注解『AN AFFIRMATIVE; AN EXPRESSION OF ASSENT』。《補彚》*ā 收「喏」『應聲也』。《八音》*ā 有收「諾」『應』甲「唯」『許』。應該無相關。
傳統羅字台文慣勢寫『à』『ah』、比如講『À! chin siān!』(教會報 434 号)亞是《Án-niá ê Ba̍k-sái》16 章『Ah! chin-chiàⁿ phah-sńg chit ê cha-bó͘ gín-ná』。照講只个『ah』是一種無注調个形式。
|
相關个詞
·ah ("chhoân hó-sè ~")
**ah (à, "chhiong ~")
相關个字
亞、亜
阿、呵 ア (阿) |
GÍ-SÛ
iáu
*iá *á |
語詞
野
Ⓚ
也
Ⓚ
夭
⭕
Ⓚ
尚
Ⓗ
親成漢字
X |
「Iáu chhun jōa chē」云云。無親漢字。「Iá」是「iáu」个省音。「Á」照講是「iá」个省音、不閣請看「á、iá」。歌仔册寫『野』『也』恰多。南管寫『夭』。唐山歌仔册有幾那本寫『殀』。《辛酉一歌詩》寫中華字『猶』。杜建坊(2008、第 120 葉)認爲歌仔册『野』有冬時仔是用塊寫「iā」。
《厦英》是收「iáu」『STILL; YET』、例詞「iáu-kú」「iáu ū」「iáu bô」("NO MORE")「iáu ·ê」「iáu hó」("TOLERABLE; PASSABLE; [ETC.]"、169 葉)。閣有「iá」、無直接注解、例詞「iá-bē」「iá-bô」("NO MORE; THERE IS NO MORE")「iá-ū」。閣有「á」、注解『= iáu』、例詞「á-bē」。
泉語「iá」有「chiâⁿ」(成)「chin」(眞、英語 "VERY"、中國語 "很")个意思。請參考《晋江方志》(124)。福州語『IĀ』(上聲、~第二調)、仝欵。潮州語有講『IÁU』(潮詞滙:"較,稍")甲『IÁU SĨ』(潮詞滙:"卻是")、意思甲台語「iáu」「iáu sī」無對同、不閣定着仝原。《英汕》(301)有收『IÁU BŪE』、對譯英語『NOT YET』(~iáu bōe)。
羅字台文從到今寫『iáu』、罕得寫省音体『iá』(iah)『á』(ah)。
|
相關个詞
á, iá ("m̄ chai ū ~ bô")
á-sī, iá sī iā (也) |
GÍ-SÛ
-·á
-·a -a -ā -à -·ah -**ah |
語詞
仔
⭕
阿
Ⓚ
親成漢字
X |
接尾詞、「Ōng-·á」(旺仔)「A-eng-·á」「gún chek-·á」云云。請看「bú-·á」「A-píⁿ-·a」「Thiⁿ-kong-peh-·á」。約束四角字『仔』。「-·Á」應該是「-á」(仔)个變体。只个詞素現代羅字台文普遍寫做『--á』『-á』、嗎有寫做『ā』『-à』『--à』『-a』『--a』(白話典 "-·a")。《Án-niá ê Ba̍k-sái》寫起毛志体(無注調、無注輕調)『ah』、「天賜仔」寫做『Thian-sù ah』『Thian-sù-ah』。《出死線》(58)有寫『Phō-ā』(~Phō-·á~**Phō-ah)。《教會報》901 号〈Kong-pò-siā Chhong-song Sú〉有寫『So͘ Sa, (iā miâ Sin-ah)』(照 ACADEMIA SINICA 个數位版本)。賴仁聲一篇「澎湖教區政治管見」(不是標題、收帶教會報 647 号、1939)有寫『Lîm--sī Be̍k ah』(~媽祖)。
論漢字(~四角字)、『~仔』是約束字。招牌大常寫『~仔』。『~阿』丸仔有人寫。總督府个職員錄一九四二年甲四四年有記錄一位『周鵠阿』(*Chiu Khok-·á)。《分類典》(784、785)寫『~呵』(~阿)。拱樂社个戱文有寫『~仔』(花鼓、神秘)『母阿』(空愛情)『姐阿』(空愛情)『嫂阿』(兩世)『叔阿』(黒染)『阿姆阿』(黒染)『阿叔阿』(空愛情)『榮阿』(空愛情、詳細字形即閣斟酌)『榮洲阿』(空愛情、詳細字形即閣斟酌)『金蓮阿』(空愛情)。歌仔册有寫『成仔』(周成過臺灣歌)『人心姉仔』(~姊仔)云云。文林《最新五娘跳古井歌》有寫『不是騙阮益春仔』、四句連第四句。陳義仁《下港阿媽》有寫『嫂仔』云云。陳雷〈大頭兵黃明良〉(永遠 ê 故鄉)有寫『嫂啊』甲『切仔』(*Chhiat-·á)。大清時代个契字有寫『~仔』(李景暘藏臺灣古文書 157)。
今咱那寫『~仔』、「-·á」甲「-á」會相搶。那寫『~啊』、「-·á」含「chhiong ·a!」彼个「·a」會相搶。所擺寫『~阿』上直。而且只个「-·á」甲接頭詞「a-」(阿)仝功能、朗是人名甲稱呼个詞素。不閣『~仔』使用基礎有影厚、特別是「A-___-·á」("A-bí-·á"・"A-hok-·á" 云云)个組合、社會上在來慣示寫做『阿~仔』。
藝人鄭志文將伊个外号「Hêng-chhun-·á」寫做『恆春兮』。
|
相關个詞
**ah (à, "chhiong ~")
Thiⁿ-kong-peh-·á A-píⁿ-·a... A-kiat-á bú-·á -á (仔)
相關个字
阿、呵
ア (阿) |
GÍ-SÛ
·ah
·a **ah *a *ā *à |
語詞
啊
⭕
Ⓚ
啞
⭕
Ⓚ
唖 ⭕
呵
⭕
Ⓚ
親成漢字
㊟ |
助詞、「chhoân hó-sè ·ah」云云、《白話典》注解做『表示完成或新事實發生,輕聲隨前變調』甲『表示認為即將完成,輕聲隨前變調』。《台日》無收。除起戱文、傳統漢字台文一般無塊書寫只欵助詞・語氣詞。夭只个「·ah」相對恰新。那無、南管戱文照講會寫『啞』『唖』。杜建坊先生寫『啞』。拱樂社个戱文有寫『啊』(節烈、空愛情)『阿』(空愛情)『仔』Ⓚ(杜諒梅)。中治時代流行歌詞寫『啊』恰多、打算是因爲「阿」字中華(北京)音 Ā、夭「亞」字中華音 YǍ。『啞』『唖』恰省劃・恰挑弄、「亞」字也無影有 *iá 彼号音、顛倒「阿」字有讀 o・o͘。輕調「·ah」建議寫做『啞』『唖』亞是羅字、無論詞。
二十世紀个文献定定無寫「·ah」、寫「·lah」(**lah)。鄭溪泮《出死線》11 葉有寫『Góa kā ín lah neh』(ín ⇄ 允)。岩崎敬太郎《臺灣語典》(1922)79 葉、有人問講『Phài-chhut-só͘ í-keng khí hó bē?』、對方應講『Khí teh beh hó lah』。《教會報》561 号(1931)有刊一篇〈Chiam Tek-kiàn kun Sí-lah !〉(Tiuⁿ Khun-oán)。連橫《台灣語典》(台省文委會版)有收「拉」『爲已定辭』、例詞『食拉』『困拉』。王育德《常彚》簡那歸本無寫着「·ah」、朗用「·lah」("啦")「·loh」("嘍")云云。王育德《台語入門》(原版 1972 年)寫「hong-thai teh beh lâi ·lah」云云。中華民國國防部《實用閩南語會話》(1966)有紹介「Ū gōa kú lah?」『有好久了?』(68 葉)甲「Ū nn̄g saⁿ kang lah」『有兩三天了』(仝)者个話句。鄭良偉等《親子台語》(1990)由原教一句『Góa lóng chia̍h liáu-liáu ·lah』。《白話典》丸那有收助詞「·la、·lah」『表示完成,隨前輕聲變調或固定低調』。夭陳輝龍《臺灣語法》(1934、121 葉)有用着一句「**Siá hó ah lah」『書き終つたよ』。一九四一年李献璋《福建語讀本》有教一句『暫々燒暖耒啦』、尾節記音「**la」(無注調个欵)、嗎有教一句『你的錶仔今幾奌鐘呀』、尾節記音「**a」。
銅山(東山)漳州語上少治一九七〇年代由原有講「·lah」(中嶋幹起 1979、10 葉、"Hoan-á-hoe kiat tēng ·lah")。
「·Ah」照講是彼个「·lah」个變体。彼个「·lah」應該是「liáu」个變体。新馬福建語「liáu」、台語「·liauh」(請看)、鹿港・中部海線「·liah」、潮州潮陽語『·AU』、意思朗甲「·ah」相仝亞是相倚。演化个過程打算是 liáu → *lá → ·lah → ·ah 甲 *liáu → ·liauh → ·liah。「·Ah」甲漢文「矣」(í)字自然無血緣、台文在來嗎無按呢寫。
呂宋《漳語 ARTE》寫講『EL PRETERITO PERFECTO SE FORMA CON ESTAS PARTICULAS』、續落來記『𦛨』(*lá)『了𦛨』(*liáu lá)『了』(*liáu)。《西支》有收『息𦛨』(*soah lá、AC 部)、嗎有收「SECO YA」『𭶗了』(*ta liáu)云云。
論羅字、主流傳統字無注輕調。請看「**lah」。
|
相關个詞
**ah (à, "chhiong ~")
**lah (啦、拉) **liauh (了)
相關个字
亞、亜
阿、呵 ア (阿) |
GÍ-SÛ
-·á
-**ah -á |
語詞
仔
⭕
㊟
親成漢字
X |
「Sio̍k-sio̍k-·á」「sio̍k-sio̍k-á b(o)ē」云云。只个接尾詞「-á、-·á」照講是《白話典》2 葉「á」(第四項)『加在疊詞後構成副詞,表示方式』甲 1 葉「·a」(第三項)『加在重疊的形容詞後表示狀態,隨前輕聲變調』。論詞底、只个「-á、-·á」應該含「ō͘-á」彼个 -á(仔)仝詞。請看「ta̍uh-ta̍uh-á」「lio̍h-lio̍h-á」「lio̍h-á」。
台灣客語有對同个構造。請參考賴文英《臺灣客語語法導論》第 3.4.2 章。比如講台語「khin-khin-á」、台灣客語講『KHIÂNG-KHIÂNG-É』(四)『KHIÂNG-KHIÂNG-Ṳ̀』(海)、接尾詞『-É、-Ṳ̀』含『VU-É』(四)『VŮ-Ṳ̀』(海、芋仔)彼个『仔』仝音・仝音理。那唐山廣東客語有對同个構造、彼着証明講只个「-·á、-á」含「ō͘-á」彼个 -á(仔)仝詞。
|
相關个詞
phó͘-phó͘-·á, phó͘-phó͘-á
ta̍uh-ta̍uh-á lio̍h-lio̍h-á lio̍h-á -·á ("Ōng-~") |
GÍ-SÛ
**oah
òa *ŏa |
語詞
哇
⭕
Ⓚ
親成漢字
X |
《白話典》有收嘆詞「òa」「ŏa」甲『óa-·à』『ŏa-·à』『ō-·à』『ó͘-·à』。王育德《常彚》有收「òa」『やあ, おやおや. 驚いたとき』、漢字寫做『哇』、例句『Òa, chiah chē lâng!』。李献璋《福建語讀本》(30)有寫『哇』、記音「oa」个欵。EMBREE 有收「ó-à」『OH! (SURPRISE, FREQ[UENTLY] PRON[OUNCED] AS oá)』。《台日》簡那無收相關个語詞。傳統台羅字加減有寫『òa』『oah』。拱樂社个戱文有寫『哇』(包公傳、空愛情難斷)『哇阿』(空愛情難斷)『活』(火煙新作)『活仔』(花鼓情仇)。
|
相關个詞
oa-sá-bih
bô ta-ôa
相關个字
哇 (oa, ôa)
瓦 |
GÍ-SÛ
pah
*peh |
語詞
百
⭕
Ⓒ
親成漢字
百 |
主流漳語「pæh」。《台日》有收「peh」(百)『百』(日語)。印尼語『CEPEK』(~一百)『NOPEK』(~二百)是二手漳語借詞、共巴城(JAKARTA)馬來語借个、間接詞原漳語「*chi̍t pæh」「*nō pæh」云云。
論連劃、請看「chheng」。
|
相關个詞
chheng (數詞)
|
GÍ-SÛ
î-·á
**î-ah *î-·ah î-á |
語詞
姨仔
⭕
ⒸⓉ
親成漢字
姨X |
《台日》有收「î-·á」『母の姉妹』、當然閣有「î-á」『妻の姉妹』。朗寫做『姨仔』。「Î-·á」嗎有用塊叫老母。EMBREE「î-·á」注解『AUNT』『MOTHER (USED TO AVOID MAKING THE SPIRITS JEALOUS)』。老母嗎有人講「*i-·á」「*ī-·á」。潘科元〈台語直系尊親屬稱謂〉寫講『老母面稱「i=a」(兩字實調攏第一聲);也有儂講「ī=ā」(兩字實調攏第七聲),閣有足濟發音變體,這是老母个專稱』『另外一款叫「姨=仔 î=á」(前字低調、後字隨前變調輕聲中平調),這毋是專稱,是借用對阿姨个稱呼來叫老母,是一種特別个避諱, 嘛有儂叫老母「嬸=仔」,親像叫老爸「叔=仔」仝款』。照葉高華〈終結幾個平埔血統論的流言〉(六)、泉州語講『阿母』『母阿』・潮州語講『阿姨』『姨阿』。漳州海線漳浦上北講『阿母』『母阿』、夭雲霄(Ûn-sio)个話講『阿姨』『姨阿』。
潮語《潮詞滙》(1 葉)有收「A-Î」『姨母』甲「A-ÂI」『母親』。《英汕》(184)有收『A-ÂI』。《汕語手册》(152)有收「WIFE'S SISTERS」『A-I』、不知聲調咁確實。MOGHER 有收「A-ÂI」『母亲,娘亲』啦。「A-Î」『母亲,娘亲』啦。「LÃU-ÂI」『老娘』啦。「LÁU-ÂI」『老母亲』啦。閣有「PẼ-ÂI」『父母』甲「BÔ PẼ BÔ ÂI」『无父无母』。注意、潮語第五調直調調勢甲主流台語第一調直調个調勢眞接近。
|
建議
詹雅雯 姨仔
《台日》有收「in-iâ」(𢙠爺)『彼の母』、注「漳」。
相關个詞
-î (姨)
|
GÍ-SÛ
á-sī
á sī iá sī |
語詞
野是
⭕
ⓀⒸ
也是
ⓀⒸ
亞是
⭕
ⓀⒸ
亜~ ⭕
親成漢字
X是 |
英語『OR』。表面上看起來、「á-」是「iá-」个省音、不閣此欠証明。潮州語講『A』(潮詞滙:"還是、抑或")、第一調。呂宋《西支》(VA 部)『值亜不』("值" 字減一橫)記音「*ta̍t â m̄」。「Iá-」咁是「iáu」个省音、也是無定着。請看《厦英》1 葉・165 葉。歌仔册寫『野是』『也~』。唐山歌仔册有一半本仔寫『呵是』ⓀⒸ。唐山歌仔册有寫『或是』、不知是塊寫「á-sī」(iá sī)亞是「he̍k-sī」亞是「iā sī」。《荔鏡記》第三十七甲第四十六出『也是』照講是塊寫「*iá sĩ」。「Á-sī、iá sī」前節特別適合寫做羅字。那卜借台灣假名、建議寫『亞是』(亜~)『野是』。
「野」字「也」字平平是假名、今「也」字用塊寫幾也个成常用个功能詞、不時閣讀 ā、夭「也」字是『也着箠、也着糜』彼个「iā」(也)个親成漢字。台灣假名通變体進前、那卜借字寫「iá-」、借「野」字恰妥當。
漢文「抑」(ek)字「猶」(iû)字含「á-、iá-」無血緣、在來个台文嗎不八寫按呢。
羅字台文在來寫『á-sī』、用連劃。全羅《教會報》上少有 3431 篇寫「á-sī」("á sī" 咁有包含在內、咱無把握)、干礁 3 篇寫「iá-sī」、1 篇寫「iah-sī」、0 篇寫「ah-sī」。歌仔册寫『野是』『也是』、羅字台文煞罕得寫『iá sī』。咱知影羅字台文當初照下門音、夭歌仔册恰泉底・同安底。傳統白話字慣勢揷連劃寫『á-sī』、大概是因爲『á』即孤一字、揷連劃甲「-sī」縛鬥陣恰好認。今「á」甲「sī」本身是單詞、寫『á sī』照講丸那眞合白話字个理路。
|
建議
á-sī (á sī) ⇄ 亞是、亜是
iá sī ⇄ 野是
相關个詞
iáu ("~ chhun gōa chē")
á, iá ("m̄ chai ū ~ bô") iā sī iā (動詞)
相關个字
也
ヤ ア |
GÍ-SÛ
ah-á
|
語詞
鴨仔
⭕
ⒸⓉ
親成漢字
鴨X |
GÍ-SÛ
pa-á
pâ-á pâ-·á *pâ-·a *pâ-·ah **pâ-ah pâ |
語詞
爸
⭕
Ⓖ
爸仔
⭕
ⒼⓉ
巴仔
⭕
ⓀⓉ
親成漢字
XX |
「Pa-á、pâ-·á」羅字台文自二十世紀尾即有塊寫(DADWT)。「Pâ」上慢一九五四年出現(教會報 788 号、"goán pâ")。流行歌詞有寫『爸』『爸仔』。拱樂社个戱文有寫『爸阿』(空愛情)。「Pa-á、pâ-·á」《台日》無收。《台日》有收「pâ」『父。父樣』、寫做『爸』、例句「gún pâ」。《白話典》有收「pâ」「pâ-·á」「pa-á」。請看「a-pa、a-pâ、a-pah」。通行漢文無『爸』。
|
建議
pâ-·á ⇄ 爸仔、巴仔
pa-á ⇄ 爸仔、巴仔 pâ ⇄ 爸
相關个詞
-·á ("Ōng-~")
a-pa, a-pâ, a-pah pá-pah, pa-pa bú-·á
相關个字
巴
|
GÍ-SÛ
à-pà
*ah-pà |
語詞
鴨霸
Ⓚ㊟
~覇
押霸
Ⓚ㊟
亞霸
⭕
Ⓚ㊟
~覇 ⭕ 亜~ ⭕
亞巴
⭕
ⓀⓀ
亜~ ⭕
親成漢字
X㊟ |
《台日》寫『拗覇』、記音「à-pà」。《厦英》干礁收「à-pà」、意思小可各樣。《臺灣語典》寫『亞霸』、注講『「說文」:亞,惡也』(句讀点照一九九二年版)。歌仔册有一半本仔寫『押霸』『鴨~』。拱樂社个戱文有寫『亞霸』(黒染玫瑰・孝子殺親父・深宮怨・火煙新作、詳細字形即閣探討)『阿霸』(母之罪、詳細字形即閣探討)『押霸』(合寶金錢會・忠義亭・孤兒流浪記・皇帝充軍、詳細字形即閣探討)『鴨霸』(火煙新作、詳細字形即閣探討)『鴨巴』(花鼓情仇)。流行歌詞有寫『鴨霸』。「霸」字有可能是親漢字。咱無把握。咱先共『霸』(覇)看做在調卡那。盤調卡那『巴』凡世基礎有恰濶。請看「niau pì-pà」甲「-pà-pà」。前節「à-」詞原無定着。『鴨』『押』『亞』(亜)『阿』着愛看做借音字。平平是借音字、『亞』恰嬴『阿』、夭『鴨』『押』罕得用做卡那。請看「chhiong à」彼个 à(**ah)。
全羅《教會報》有 5 篇寫『à-pà』、頭擺一九〇三年。無半篇寫『*ah-pà』。《出死線》丸那寫『à-pà』。
拱樂社《深宮怨》有一个人物号做「亞豹」(À-pà)、正名「馬亞霸」。胡非良對伊講『⋯⋯我是罵你亞霸』、伊應講『你就知我的名叫亞豹』。以上、詳細字形朗無確定。
「壓」(ap)字台語無讀 *ah。
|
相關个詞
**ah (à, "chhiong ~")
*A-soaⁿ-á a-pah... -pà-pà niau pì-pà
相關个字
霸、覇
亞、亜 巴 壓 押 鴨 |
GÍ-SÛ
*i-·á
*i-·ah **i-ah *ī-·á |
語詞
㊟
親成漢字
㊟X |
前節「*i-、*ī-」大概有親成漢字「姨」字。不知咁是對潮州語・客語亞是漳州客語來。請看「î-·á」。
|
相關个詞
î-·á
相關个字
イ (伊)
|
GÍ-SÛ
eⁿ-á
eⁿ-·á |
語詞
嬰仔
⭕
ⒸⓉ
英仔
⭕
ⓀⓉ
親成漢字
嬰X |
日本時代个歌仔册寫『查某英』『囝仔英』『查某囝仔英』。照《甘》《妙悟》來看、按呢寫是眞有基礎。請看「英」(字)。台文原底罕得寫「嬰」字个欵。中治時代个著作即換寫『嬰仔』『囝仔嬰』『查某嬰』云云。請看「âng-eⁿ-á」。那塊寫漢羅、「eⁿ-」寫做羅字丸那通講是塊繼承『英~』(音字)个精神。
傳統台羅字專寫『eⁿ-á』、照咱所知。有人講「iⁿ-·á」、後節輕調。此卜寫做『eⁿ-·á』亞是『iⁿ-·á』(那起毛志体、**eⁿ-ah 亞是 **iⁿ-ah)、凡世朗有理。請看「àm-chēⁿ」。起毛志体『**eⁿ-ah』『**iⁿ-ah』不知咁八有人寫。《台日》有記「eⁿ-·á」「iⁿ-·á」「iⁿ-·áⁿ」、閣有「iⁿ-káⁿ」、閣有「âng-iⁿ-·á」、無記「*eⁿ-á」「*iⁿ-á」。
|
相關个詞
cha-bó͘-eⁿ
âng-eⁿ-á chhân-eⁿ àm-chēⁿ
相關个字
英
|
GÍ-SÛ
iá bô
iah bô *á-bô |
語詞
野無
ⓀⒽ
也無
ⓀⒽ
夭無
⭕
ⓀⒽ
親成漢字
XX |
『Iá bô, khì kiò Siōng hiaⁿ lâi kā i kî-tó ·no͘』(出死線、原册無注輕調、寫 "no͘h")云云。意思『無ければそれでは。しなければそれでは。では。そんなら』(台日)『不然的話』(白話典)、仝義詞「bô」(接續詞)。歌仔册寫『野無』『也~』。杜建坊先生个「田趖筆記」有寫『就是卜乎水恰衛消,啞無塗肉衛「凊霜」啞』。請看「iáu」甲「á、iá」。
照講「á-bô」是「iá bô」个省音、啞「iá bô」是「*iáu bô」个省音。只个意思、現代台語無講「*iáu bô」、不閣《厦英》(169)有收。請看「iáu」。羅字台文在來寫『iá bô』(嗎有人用連劃)『iah bô』、無寫「*á-bô」。
|
相關个詞
iáu ("~ chhun gōa chē")
á, iá ("m̄ chai ū ~ bô") á-sī, iá sī bô (無) |
GÍ-SÛ
*taⁿ-á
*taⁿ-ah |
語詞
今仔
⭕
ⒽⓀ
親成漢字
X正 |
照講是「taⁿ-chiah」个省音。請看「tú-á」。《台日》無收。傳統歌仔册甲傳統羅字台文不八寫、照咱所知。《中教部閩南典》寫『今仔』。甲那「tú-á」寫做『𫔘仔』『抵~』、寫『今仔』有理。
|
相關个詞
taⁿ-chiah
kin-ná-ji̍t tú-á |
GÍ-SÛ
bú-·á
*bú-·a *bú-·ah **bú-ah |
語詞
母仔
⭕
Ⓒ㊟
母阿
ⒸⓀ
親成漢字
母X |
《白話典》寫『bú-·a』。《中教部閩南典》寫『bú--á』。羅字台文簡那自一九九〇年代即有塊寫只个語詞、寫做『bú--á』『bú--a』『bú--ah』『bú-á』『bú-ah』云云。注輕調恰凖。論詞底、只个「-·á」應該是接尾詞「-á」(仔)个變体。咱照主流寫法寫『bú-·á』、不閣寫『bú-·a』嗎是有理、無恰輸。
那照「gún bú-·á」(阮~)甲「lín bú-·á」(恁~)只二句一般个寫法來看、現代台灣社會慣勢寫『母仔』『母啊』ⒸⓀ『母阿』。鹿港阿愷阿愷之聲第三集个紹介文字寫『阮母阿』。不閣『母仔』恰主流。請看「-·á」。
拱樂社个戱文有寫『母阿』(空愛情)。
|
相關个詞
Thiⁿ-kong-peh-·á
-·á ("Ōng-~") A-píⁿ-·a...
相關个字
阿、呵
ア |
GÍ-SÛ
iá nā
á nā |
語詞
夭那
⭕
ⓀⓀ
夭若
⭕
ⓀⒽ
親成漢字
XX |
歌仔冊有三五本寫『野那』ⓀⓀ。請看「iá、á」("~ lí ·leh")。
|
相關个詞
iá, á ("~ lí ·leh")
nā (那、若)
相關个字
阿、呵
ア 也 ヤ |
GÍ-SÛ
**bóe-ah
*bóe-·ah bóe-·a bóe-·á **bé-ah *bé-·ah bé-·a bé-·á |
語詞
尾仔
⭕
Ⓒ㊟
親成漢字
尾X |
「*Thâu-·ah hèng-hèng, bóe-·ah léng-léng」云云。「*Bóe-·ah」後節輕調。《白話典》記『bóe-·a』「bé-á」「bó̤-á」、注講『bóe-·a』詞底「bóe-á」(~尾仔)。《台日》記『bé-·á』『bóe-·á』、寫做『尾仔』、注解『終。終』。「*Bóe-á」無收。《厦英》《增補厦英》甲 EMBREE 朗無收个欵。《Chhì-á-lāi ê Pek-ha̍p-hoe》(40)有寫『bóe-ah』。台文運動以來、有人寫『bóe--á』『bé--á』『bóe--a』『bé--a』『尾--á』『尾--a』『尾 á』『尾 a』『尾仔』『尾--仔』云云。論詞底、「*bóe-·ah」後節大概是接尾詞「-á」(仔)个變体、不閣請看下脚。請看「**piⁿ-ah」。論羅字、建議寫『bóe-·ah』『bé-·ah』(有塊注輕調个時)亞是半起毛志体『bóe-ah』『bé-ah』(無塊注輕調个時)。
照 WEIRONG CHEN・WUXIANG WU〈PHONOLOGICAL REDUC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EX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MIN DIALECT OF HUI'AN〉(178)、惠安(Hūi-oaⁿ)福建語(泉語)有講「bó̤-·thâu」、甲英譯『BACK』。《人民閩南典》(158、159)收「b(o)é-á」無收「b(o)é-·á」・無收「*bó̤-·thâu」「*b(o)é-·thâu」、不知咁確實。漳語《漳腔典》(92)「bóe-á」「bóe-·á」朗有收。請看「**piⁿ-ah」。
|
相關个詞
**thâu-ah
**piⁿ-ah |
GÍ-SÛ
**kak-ah
*kak-·ah |
語詞
角仔
⭕
ⒸⓀ
親成漢字
角㊟ |
無的確是「*kak-·thâu」(← kak-thâu)个變体。《白話典》記『kak-·a』、注解『角落』。《台日》《厦英》《增補厦英》無收。《中教部台語典》無收。《台日》有收「kak-thâu」『角。隅。片端。隅處。隅』『方。方位。方角』。《厦英》(192)收「kak-thâu」『A CORNER; A PART OF A VILLAGE OR REGION』。《人民閩南典》(625)有收「kak-thâu、kak-·thâu」、注講含「kak-sì、kak-·sì」『方位词,相当于 "边"』『角落』。《漳腔典》(214)有收「kak-thâu」「kak-thâu-á」。請看「**piⁿ-ah」。
|
相關个詞
piⁿ-·thâu
**piⁿ-ah |
GÍ-SÛ
ai-·ah
**ai-ah ái-·ah **ái-ah ài-·ah **ài-ah āi-·ah **āi-ah *âi-·ah **âi-ah *ài-â |
語詞
噯啞
⭕
ⓀⓀ
~唖 ⭕
噯呵
⭕
ⓀⓀ
噯啊
⭕
ⓀⓀ
親成漢字
XX |
嘆詞。《白話典》記『ai-·ia』『ai-·a』『ai-·ah』『ai-·iah』『ai-·ià』『āi-·ià』『ái-·ià』『ài-·ià』。EMBREE 記『ái-ah』『ài-â』『ài-a̍h』『âi--ià』。《厦英》(2 葉)記『âi--ià』『ài-á』。《甘》有寫『ai-ah』『âi-ah』(2)。《台日》記「âi-·ah」「ai-·iâ」「âi-·ià」、寫做『唉啊』。王育德《常彚》記「ai-ià」、四角字寫『噯啊』ⓀⓀ。《妙悟》有收「噯」(*âi)『— 啞』。連劃(甲句頭个大本字)先無論、全羅《教會報》主要寫『ài-ah』『ai-ah』『ai--ah』。『Ai-à』『[à]i-à』『[à]i--ah』『[â]i-ah』『[â]i--ah』『āi ah』嗎有寫一半擺仔。照講『ai-ah』『ái-ah』『ài-ah』是起毛志体(~後節輕調、不閣無注輕調)、對應《白話典》『ai-·ah』『ái-·ià』『ài-·ià』。拱樂社个戱文有寫『噯也』『愛也』『愛以也』『啊也』『阿也』『阿以也』云云。流行歌詞有寫『唉啊』(謝麗燕・Ko͘-niû Lí Chin Súi、阿強・13 Ki Tá⁺-làu⁺-ó)。請看「ai-·ioh」甲「**ah」("chhiong ~")。
呂宋《西支》有收「QUE QUIERES? RESPONDIENDO」『嗳亜』(*ài-á)。
|
相關个詞
·ah ("chhoân hó-sè ~")
**ah (à, "chhiong ~") **ah ("~, hāi ·ah") ai-·ioh, ài-, āi-, ăi- ai-·ioh ·oeh...
相關个字
亞、亜
阿、呵 ア (阿) ヤ (也) |
GÍ-SÛ
iáu sī
*iá sī *á sī |
語詞
野是
ⓀⒸ
夭是
⭕
ⓀⒸ
親成漢字
X是 |
英語『STILL』・中語『还是』(還~)。請看「iáu」。歌仔册『也是』那用塊寫『STILL』只个意思、有時仔是只个詞、有時仔是「iā sī」(請看)、惡分別。
只个詞組、《中教部閩南典》注解做『還是』、例句『Kuí-nā nî bô kìⁿ bīn, lí iáu sī kah í-chêng kāng khoán』。理論上、只个「iáu sī」不是語詞、是「iáu」甲「sī」用做伙那定。《台日》「iáu sī」無收。《白話典》有收、注解做『(到底)還是,即表示認為是對的選擇』、例句『Iáu sī góa lâi khì kah i kóng khah khoài』『Iáu sī mài khì, hó』、意思恰狹。
|
相關个詞
iáu ("~ chhun gōa chē")
á-sī, iá sī iā sī |
GÍ-SÛ
**piⁿ-ah
*piⁿ-·ah piⁿ-·a piⁿ-·á piⁿ-a piⁿ-á |
語詞
邊仔
⭕
ⒸⓀ
親成漢字
邊㊟ |
後節用輕調、調形隨前節个調尾。傳統羅字台文寫『piⁿ-á』『piⁿ-a』『piⁿ-ah』云云。『Piⁿ-á』(寫法)凡世上主流、雖然後節有可能是「-·thâu」个變体、無一定是「thâu-·á」「b(o)é-·á」彼个 -·á。請看下脚。歌仔册有寫『邊仔』、含羅字『piⁿ-á』『piⁿ-·á』仝理路。海口台語有講「piⁿ-·thâu」(請看)。《台日》有收「piⁿ-·thâu」、閣有『邊仔』、後節注第二調輕調。《分類典》(78)有寫『邊呵門』。請看「piⁿ-á-thâu」。
《台日》「邊仔」後節注輕調。「*Piⁿ-á」無收。《厦英》(368)甲《人民閩南典》(489)收「piⁿ-á」無收「piⁿ-·ah」。漳語《漳腔典》(41)收『piⁿ⁺-a』(~piⁿ-·ah)。
|
相關个詞
bóe-·á, bé-·á
piⁿ-á-thâu piⁿ-·thâu
相關个字
邊、䢍、边
|
GÍ-SÛ
ah-kiān
|
語詞
鴨腱
⭕
ⒸⓉ
鴨健
ⒸⓀ
親成漢字
鴨X |
請看「-kiān」。
|
相關个詞
-kiān (腱)
|
GÍ-SÛ
iáu bōe
*iá bōe *á-bōe iáu bē *iá bē *á-bē |
語詞
野未
ⓀⒸ
也未
ⓀⒸ
野袂
ⓀⓀ
尚未
ⒽⒸ
也袂
ⓀⓀ
夭未
⭕
ⓀⒸ
親成漢字
X未 |
「Thiⁿ iáu bōe kng」云云。注意、「chia̍h pá á bōe」(chia̍h pá á bē)彼个句尾个「á bōe、á bē」是無仝詞組。請看「á」("m̄ chai ū ~ bô")。那「thiⁿ á-b(o)ē kng」个只个 á-b(o)ē、「iáu bōe、iáu bē」是原体。「Iá-」是「iáu-」个省音、夭「á-」是「iá-」个省音。請看「iáu」。注意、後節是「bōe、bē」(未)、不是「bē、bōe」(袂)。
連劃先無論、全羅《教會報》有 1671 篇寫「iáu-bōe」、673 篇寫「iáu-bē」。「Iá-bōe」1 篇、「iá-bē」2 篇、「á-bōe」67 篇、「á-bē」108 篇、「iah-bōe、-bē」「ah-bōe、-bē」0 篇。夭「á-bōe」「á-bē」恰多是塊寫「ē tiâu á bē」「hó á bōe」彼二種意思、着是「á、iá」含「bē、bōe」(袂)亞是「á、iá」含「bōe、bē」(未)。親像 703 号(1947 年 7 月)〈Kàu-hōe Siau-sit〉按呢寫『Téng-pang ūi-tio̍h ū-soàn á-boē khak-tēng, tì-kàu sit-keh』是眞少數。台羅字在來寫原体『iáu-bōe』(iáu bōe)『iáu-bē』(iáu bē)恰多、一般有用連劃、不閣有袂少作者亞是文献干礁籠(làng)縫。
|
相關个詞
iáu ("~ chhun gōa chē")
bōe, bē (未) á-sī, iá sī á, iá ("m̄ chai ū ~ bô")
相關个字
亞、亜
也 |
GÍ-SÛ
iáu koh
*iá koh *á-koh |
語詞
野閣
ⓀⓀ
也閣
ⓀⓀ
夭閣
⭕
ⓀⓀ
親成漢字
XX |
請看「iáu」「iáu-kú」「m̄-koh」。
拱樂社《三潭印月》有寫『也過』。請看「koh」。
傳統台羅字「iáu koh」一般無揷連劃。
|
相關个詞
iáu ("~ chhun gōa chē")
koh (閣) m̄-koh iáu-kú
相關个字
也
|
GÍ-SÛ
ah-siúⁿ
|
語詞
鴨賞
⭕
ⒸⓀ
親成漢字
鴨鯗 |
《台日》寫『鴨鮝』。「鯗」字是親漢字、不閣使用基礎成薄个欵。現此時食品个包裝寫『鴨〓』(⿰月賞)恰多。少數寫『~賞』。網路寫『~賞』。總是者个寫法只馬是台語甲中國語公家塊寫、雖然台灣中語『鴨賞』(鸭赏)是台文借詞。『〓』(⿰月賞)大概是海字・台灣字、不閣咱無把握。《台十五》siúⁿ 有收『鮝』、無收『〓』(⿰月賞)。「鮝」(sióng、siáng)字目前無介通行、清・日時代嗎無一定有通行、字形閣犇『魚』、夭「-siúⁿ」只个詞素閣無講成常用。「-Siúⁿ」建議寫做羅字亞是台灣卡那『賞』。請看「hî-siúⁿ」。
《八音》*siúⁿ・*siūⁿ 無收相關字詞。《千金譜》《雲林雜念簿》無寫着「ah-siúⁿ」亞是「-siúⁿ、-*siūⁿ」。
|
相關个詞
hî-siúⁿ
相關个字
鮝
賞 |
GÍ-SÛ
**thâu-ah
*thâu-·ah thâu-·á |
語詞
頭仔
⭕
Ⓒ㊟
親成漢字
頭X |
「*Thâu-·ah hèng-hèng, bóe-·ah léng-léng」云云。《台日》有收「thâu-á」『頭』、句例「thâu-á giâ-giâ」。閣有「thâu-·á」『初の中。最初』、句例「àn thâu-·á」。二項朗寫做『頭仔』。閣有「頭頭」(thâu-thâu)『初。最初』。《厦英》(544)收「thâu-á」、注講含「thâu-khak」仝意思。「*Thâu-·á」無收。夭《增補厦英》(245)有收「thâu-thâu」『THE BEGINNING』。者个詞 EMBREE 朗無收。《台日》「thâu-·á」『初の中。最初』、傳統羅字台文有寫做『thâu-á』『thâu--á』(教會報 13 号、"Kàu-hōe ê Siau-sit")。論詞底、尾節「-**ah」大概是接尾詞「-á」(仔)个變体、不閣咱對此無把握。請看「**bóe-ah」「**piⁿ-ah」。
唐山《漳腔典》(508)有收「thâu-á」甲『thâu-·á』甲「thâu-thâu」。《人民閩南典》(266)干礁收「thâu-thâu」个欵。
《教會報》676 号(1941-7)〈Ka Tiong Thong-sìn〉(N. TAKAYASU)有寫『Iáu chi̍t hāng tio̍h kóng--ê, chiū-si tio̍h ū kè-sio̍k-sèng. Lán pun-tó lâng ê chi̍t hāng khoat-tiám, chiu-si sū-sū hó͘-thâu niáu-chhí-bóe, thâu-[a] jia̍t phok-phok, bóe-á léng ki-ki, bô kè-sio̍k-sèng』。咱手頭个掃影𫔘好『thâu-a』後尾無清楚、看袂出來原底是『-a』亞是『-á』。
|
相關个詞
**bóe-ah...
**piⁿ-ah piⁿ-·thâu |
GÍ-SÛ
ah-bî-á
|
語詞
鴨米仔
⭕
ⒸⓀⓉ
親成漢字
鴨XX |
《台日》無收、干礁收「ah-bî」『鶩を呼ぶ時の聲』、寫做『鴨㖐』。閣有「bî」『鶩を呼ぶときの聲』、寫做『㖐』。《厦英》(18)有收「bî-bî-bî」『SOUND USED IN CALLING DUCKS』。《甘》隨《厦英》收「bî、㖐」『bî-bî-bî, sī kho͘-ah ê siaⁿ, niau-bî = kho͘-niau ê siaⁿ』、「㖐」字字形小可各樣。唐山《漳腔典》有收「ah-bi」『小鴨』『鴨子(兒語)』『同 [ah-thâu]』(5 葉)、閣有「bi」『主人呼叫鴨子的聲音』『幼兒稱鴨子的用語』(73)。《白話典》收「ah-bĭ、ah-bĭ-á」『對鴨子的暱稱,尤其小鴨』。現代台灣網路有人寫『鴨米仔』。台灣歌謡〈一隻鳥仔〉有个版本个歌詞寫『鴨味仔』。
鴨仔排灣語講『BIBI』(原語典)。呂宋邦邦牙語丸那講『BIBI』(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DICTIONARY)。馬尼拉語有講『BÍBI』(仝)。《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DICTIONARY》注講只組語詞是共馬來語(BÉBÉK、仝)借个、夭『THIS IS ONE OF THE FEW CASES IN WHICH A MALAY LOANWORD APPEARS TO HAVE REACHED TAIWAN, BUT GIVEN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ANIMAL AND THE LIKELIHOOD THAT DIFFUSION TO TAIWAN TOOK PLACE DIRECTLY FROM THE PHILIPPINES A HYPOTHESIS OF BORROWING IS NOT AT ALL UNLIKELY』。
|
相關个字
米
|
GÍ-SÛ
ap-le̍k
|
語詞
壓力
⭕
ⒸⒸ
親成漢字
壓力 |
GÍ-SÛ
a-put-tó
*ah-put-tó *a̍h-put-tó |
語詞
阿不倒
⭕
㊟ⒸⒸ
親成漢字
㊟不倒 |
《台日》收「ah-put-tó」、寫做『押不倒』。《厦英》收「a-put-tó」(1)「a-pit-tó」(374)、閣有「a̍h-put-tó」(2)、收帶「a̍h」『TO SUPPORT, AS A SCREEN OR PARTITION IN DANGER OF BEING BLOWN IN, AS BY A CROSS-BAR, OR AS BY ONE'S ARM LAID ALONG IT』下底。照只个「a̍h」下底个內容來看、「a̍h-put-tó」眞有可能是原体。現此時網路有人寫『阿不倒仔』云云。治者『阿』凡世是借音字、不閣無的確夭閣有接頭詞「a-」个因素。
日語・韓語・中語講『不倒翁』(ふとうおう、부도옹、BÙDǍOWĒNG)。
|
相關个詞
a- (阿)
|
GÍ-SÛ
âng-eⁿ-á
*âng-eⁿ-·á |
語詞
紅嬰仔
⭕
ⒸⒸⓉ
紅英仔
⭕
ⒸⓀⓉ
親成漢字
紅嬰X |
請看「eⁿ-á」。《台日》「âng-iⁿ-·á」寫做『紅嬰仔』。歌仔册罕得(亞是不八)用着只个語詞。中華時代个流行歌有幾若首寫『紅嬰仔』。拱樂社个戱文有寫『紅嬰仔』(小女俠、天涯)『紅嬰』(可愛)。有一本中文册号做《紅嬰仔:一個女人與她的育嬰史》(著者簡媜)。治者「紅」字照講是親漢字。請參考日語『赤ちゃん』(あかちゃん)。
論連劃、《教會報》大多數寫『âng-eⁿ-á』、少數寫『âng eⁿ-á』。
|
相關个詞
eⁿ-á, eⁿ-·á
|
GÍ-SÛ
*A-soaⁿ-á
*Á-soaⁿ-á *À-soaⁿ-á |
語詞
阿山仔
㊟ⒸⓉ
鴨山仔
ⓀⒸⓉ
㊟
親成漢字
㊟山X |
EMBREE 一九七〇年代有收「A-soaⁿ、A-soaⁿ-á」『MAINLANDER (IMPOLITE)』(原册只條朗無用大本字)。現此時有人講「Á⁺-soaⁿ-á」(~*À-soaⁿ-á)、介成嗎有人講「A⁺-soaⁿ-á」(~*Á-soaⁿ-á、bit.ly/3PKZByF)。許極燉《臺灣話詞語典》(2017)記『Ah-soaⁿ-á』。咁夭有人講「*A-soaⁿ-á」、咱無把握。「Á⁺-soaⁿ-á」(~*À-soaⁿ-á)打算是「A⁺-soaⁿ-á」个變体、夭「A⁺-soaⁿ-á」打算是「*A-soaⁿ-á」个變体。台灣客語講『Â-SÂN-*É』(四)『Å-SÂN-*É』(海)、《中教部客語典》寫做『阿山仔』、注解『(貶)臺灣籍人士對外省人的不禮貌稱呼』、頭節『Â-、Å-』聲調甲(客語)『阿伯』『阿祥』彼个『阿』一致。客語社會以外、漢字『阿山仔』大概反射台語「*A-soaⁿ-á」。『鴨山仔』(*À-soaⁿ-á)嗎加減有人寫。請看「à-pà」。
潘科元先生(bit.ly/3zpMHRy)推論講「À-」『有可能是「亞 à」字,表示戰敗、走反來台灣,「次號 [tshù-hō] 个唐山儂」』。
|
建議
*A-soaⁿ-á ⇄ 阿山仔
相關个詞
Tn̂g-soaⁿ
A-tok-á à-pà |
GÍ-SÛ
A-píⁿ-·á
A-Píⁿ-·á A-píⁿ-·a *A-píⁿ-·ah *A-Píⁿ-·ah **A-píⁿ-ah A-píⁿ-á A-Píⁿ-á |
語詞
阿扁仔
ⒸⒸ㊟
親成漢字
阿扁X |
人名「A-píⁿ-·á」、閣有「A-píⁿ-á sî-tāi」云云。「A-píⁿ-·á」治網路(2020)寫做『阿扁啊』第一多、不閣那按呢寫、尾字一般是中國語借音字、是普通中文、含火星中文都不是。火星中文丸那有寫『哇係阿扁仔』、恰無塊寫『~啊』。仝欵、『乎阿扁仔』超恰有、『乎阿扁啊』超無省貨(2020)。不閣普通時咱那卜共輕調接尾詞「-·á」(請看)寫做『阿』、照按呢、「A-píⁿ-·á」簡那着寫做『阿扁阿』。
有關大細本字、請看接頭詞「a-」(A-)。
|
相關个詞
a- (阿)
-·á ("Ōng-~") -·á, -á ("sio̍k-sio̍k-·á") A-kiat-á |
GÍ-SÛ
*bòng-·ah
**bòng-ah |
語詞
罔仔
⭕
ⓀⓉ
親成漢字
XX |
照台魚、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Epinephelus fasciatomaculosus 有号做『罔仔』、夭 Epinephelus awoara 有号做『白馬罔仔』。「罔仔」甲「𩼣魚」那像有重叠。
「罔仔」前後節下調。那單純照主流台語个理路、寫「*bòng-·ah」恰歸氣。總是、論詞底、「罔仔」是澎湖語「*bòng-á」、亞是「*bông-á」「*bōng-á」。那主流澎湖語、双節「___-á」个名詞便那前節第三・第五・第七調、前後節着朗下調。請參考陳昭蓉〈阮澎湖 ê 腔口真特別〉。「罔仔」只个詞按澎湖話借入來美麗島話、調勢由原照澎湖話(~前後節下調)、無照調類轉換。
|
相關个詞
bòng-bòng
kòe-hî, kè- -·á ("Ōng-~") bú-·á
相關个字
望 (bōng)
罔 |
GÍ-SÛ
ah-hêng-á
|
語詞
鴨雄仔
⭕
ⒸⒸⓉ
親成漢字
鴨雄X |
《英厦》(132)《台日》寫『鴨雄』。《補彚》*hêng 有收「雄」『雞卵有 —』。
「雄」字《廣韻》屬東韻(三)、含「弓」字「銃」字仝韻。
《厦英》(125)有收「ah-hêng」『A YOUNG DRAKE』甲「ah-hêng」『EMBRYO IN DUCK'S EGG』、無仝意思。單詞「形」(hêng)、《厦英》(125)注解『FORM; SHAPE; THE EMBRYO IN AN EGG』。下底夭有收「ū hêng」『THERE IS AN EMBRYO IN THE EGG』。彼个「hêng」鬥底甲「chùi kah chit hō hêng」彼个 hêng 亞是「ah-hêng-á」彼个 -hêng 省關係、咱無確實。「Ah-hêng-á」只个 -hêng 有親成漢字「雄」字。那「ū hêng」彼个 hêng、咱無確實。
|
相關个詞
sòaⁿ-hêng
|
GÍ-SÛ
ang-á-bó͘
|
語詞
尫仔某
⭕
ⓀⓉⓀ
翁仔某
⭕
ⒸⓉⓀ
親成漢字
翁XX |
《台日》有收「ang-á-bó͘」、寫做『夫仔妻』。閣有「ang-á-chiá」、仝意思、寫做『夫仔姐』。歌仔册有寫『尫仔某』。台文在來寫「尫某、ang-bó͘」恰多。「Ang-á-bó͘」中央節个詞底照講是「kap」(kah、洪惟仁・台灣話音韻入門 229)。
|
相關个詞
pē-á-kiáⁿ
ang (尫、翁) -á (接中詞) bó͘ (某)
相關个字
某、厶
|
GÍ-SÛ
kâu-san-·á
kâu-san-á |
語詞
猴山仔
⭕
ⒸⓀⓉ
親成漢字
猴XX |
《台日》記「kâu-san-·á」「kâu-san-·ná」、寫「猴山仔」。《台日》無愛借借音字、《台日》那借借音字、恰多朗有記述性。閣再講、「山」字是第一調 s + an 个音節个約束卡那。歌仔冊不八寫着只个詞、照咱所知。現此時『猴山仔』有通行。比論講雲林四湖烏道人士吳松義、伊外号号做「猴山仔」、夭媒体恰多朗寫按呢。
第二節「-san」詞源無定着。台灣客語嗎無對同个詞素、包含雲林漳州客語。
《台日》夭有收「san-·á」("山仔")『(小供などに對していふ)猿。お猿さん』。
《廣韻》「猻」字含「-san」無對應。
|
相關个詞
-·á ("Ōng-~")
|
GÍ-SÛ
*I-tá-lí-ah
**I-ta-li-ah |
語詞
㊟
親成漢字
XXXX |
請看「Ì-tāi-lī」。
|
相關个詞
Ì-tāi-lī...
a-tá-mah A-lí-san Ki-lí-gān *I-lí-gān Thaⁿ-lí-bū
相關个字
イ (伊)
伊 依 タ (多) 搭 打 里 リ (利) 亞、亜 阿、呵 ア (阿) |
GÍ-SÛ
ma-lá-lí-ah
**ma-la-li-ah *ma-lá-lí-á |
語詞
㊟
親成漢字
XXXX |
詞原『マラリア』。《白話典》收「ma-lá-lí-á」「ma-lá-lí-ah」。《台外典》「ma-lá-lí-ah」收做主体、閣收「ma-lá-lí-á」「ma-lá-lih」、閣有中文底个「mâ-la-lí-a」「mâ-la-lī-a」「má-la-li̍p-a」。拱樂社个戱文有寫『マラリア』(空愛情)。
|
相關个字
馬
拉 里 利 リ (利) 亞、亜 阿、呵 ア (阿) |
GÍ-SÛ
**bak-kú-mí-á
**bak-kú-mih-á *ba̍k-kú-mí-á **bak-khú-mí-á **bak-khú-mih-á **bak-khu-mi-lah *ba̍k-khú-mí-lah |
語詞
㊟
親成漢字
XXXX |
「Bak⁺-kú-mí-á」「bak⁺-khú-mí-á」「bak⁺-khú-mí-lah」、頭節中平調(RE)。只欵調草用台灣羅馬字不知卜按盞表達。目前無約束。表面上、寫起毛志体(~無注調)「**bak-khu-mi-lah」「**bak-khu-mih-á」介成上簡單。《白話典》記『bâk-khú-mí-lah』『bâk-khú-mì-á』、用第五調个調丿塊注明講「bak⁺-」用中平調。仝欵、《台外典》記『bâk-khú-mí-lah』『bâk-khú-mí-á』。總是雖然第五調橫調(~變調)治主流台語是中平調、有个腔口个第五調橫調是下調。
詞原日語『バックミラー』。
|
相關个詞
**bok-sìn-gù
**lak-ka-sang bak-kuh, -khuh khuh-khuh sàu O͘-mí-tô͘-hu̍t... A-mi... mih-á
相關个字
目
區 彌、弥、弭 (bí) 乜 仔 [á] 拉 |
GÍ-SÛ
phó͘-phó͘-·á
*phó͘-phó͘-·ah **phó͘-phó͘-ah phó͘-phó͘-á |
語詞
普普仔
⭕
ⒸⒸ㊟
親成漢字
普普X |
「Kang-hu phó͘-phó͘-·á」云云。「Phó͘-phó͘-á chai-iáⁿ」云云。請看「sio̍k-sio̍k-·á」彼个「-·á、-á」。
|
相關个詞
-·á, -á ("sio̍k-sio̍k-·á")
ta̍uh-ta̍uh-á lio̍h-lio̍h-á A-píⁿ-·a... |
字形
?
押
|
JĪ-IM
ap 漢
ah 漢 |
漢文音 ap(泉、厦)ah(漳)。讀 ap 个腔口、口語由原有話音 ah。
《雅俗通》《補彚》干礁記 *ah。《寶鑑》《麥》隨《雅俗通》。請看《麥》。《高十五》干礁記 ah。《台日》「押暱」("暱" 字字形恰成 "䁥")記音「ap-lek」。
|
借音用例
à-pà
|
彚音寶鑑
ah
押
管束簽押
㊟ 烏字
DICT. OF THE HOK-KEEN DIALECT
*ah
押
To guard, to control. [Chhiam ah] 簽押, to take care of the slips of bamboo used by the Mandarins: [chhiam ah thài iâ] 簽押太爺, the officer who takes care of these slips of bamboo. Ah sòng 押送, [ah sàng], to guard, to escort. [Ah ūn] 押韻, to agree in sound, to rhyme with, to rhyme.
彚音妙悟
*ah
英嘉上入
押
— 人
㊟ 原册注「土」
*ap 英三上入 押 簽 — 字文也又 — 韻 |
字形
?
鴨
|
JĪ-IM
ap 漢
ah |
|
字形
?
夭
殀 |
JĪ-IM
iáu 漢
|
|
借音用例
iáu ("~ chhun jōa chē")
相關个字
夭 (iau)
|
彚音寶鑑
iáu
夭
短折也不盡夭年又曰夭如也
iáu 殀 不夀也 ió 夭 夭折泉白音也 ㊟ 四角圍号字 增補彙音
*iáu
鶯嬌上上
殀
短夀也
*iáu 鶯嬌上上 夭 仝上 彚音妙悟
*iáu
英朝上上
夭
— 夀
*iáu 英朝上上 殀 夀促 |
字形
?
益
|
JĪ-IM
ek 漢
*iok 漢 *it iah *ah |
《補彚》《台十五》ek(*ek)i̍t(*i̍t)無收『鎰』。
|
相關个詞
ah-bú-chháu
it-hoat iah (動詞) Iah-chhun ek ("hái-éng ~ lâi ~ khì") |
彚音寶鑑
iok
益
物多之貌
㊟ 白字
i̍t 溢 滿也 ㊟ 烏字 i̍t 鎰 二十四両為一鎰也 ㊟ 烏字 彚音妙悟
*ek
鎰
二十兩也
*ek 英卿上入 溢 滿也 |
字形
?
阿
呵 |
JĪ-IM
o 漢
o͘ 漢 a |
漢文音 o(漳、厦)o͘(泉)。
「阿」字《廣韻》屬歌韻、含「歌」字「我」字「何」字仝韻、早音煞讀 a 無讀 *oa。王育德《閩音系》(中譯 189)講 a 凡世是恰古早形・恰保守个音。
《雅俗通》早音記 *á 無記 *a。
咱將台文『呵老』(o-ló)甲『呵娘』(a-niû)彼二字『呵』看做「阿」字个別形。咱將台文『啊』看做「阿」字个假借別形。照《甘》《寶鑑》、漢文『啊』讀 ò。只字《妙悟》無收。《敦煌俗字典》(1 葉)「阿」字下底無收『呵』。
日本音字『ア』是「阿」字个變体。
|
借音用例
·ah ("chhoân hó-sè ~")
·ah ("goe̍h-niû ~") Thiⁿ-kong-peh-·á a-sá-lih... A-kâu A-lian bú-·á o-ló
相關个字
ア (阿)
相關个詞
O͘-mí-tô͘-hu̍t, O-mí-tô-hu̍t
iá, á ("~ lí ·leh") àⁿ ("~ thâu") a- (阿) |
臺灣十五音
a
阿
— 膠 ka 葯名又呼上輩人話頭. — 哥 ko
彚音寶鑑
a
阿
親也又姓
㊟ 白字
o 阿 大陵曲阜也又謾應聲也 ò 啊 愛惡之聲 ㊟ 烏字 厦門音新字典 (甘字典)
o
阿
khan tn̂g siaⁿ kiò lâng; tōa ê thô͘-soaⁿ, tsúi-hōaⁿ, soaⁿ-thâu-khi, oai-chhâ; taⁿ.
增補彙音
*a
鶯葩上平
阿
親也又姓
*ō 鶯高下上 啊 應聲也 DICT. OF THE HOK-KEEN DIALECT
*á
阿
A prefix to a man's name: [Á sù] 阿四, [á sì], a fourth son; [á heng] 阿兄, [á hiaⁿ], Brother! an appellation generally given to the inhabitants of [Tiâu-chiu] 潮州, [Tiô-chiu].
彚集雅俗通十五音
*á
英膠上上
阿
人名
㊟ 紅字
彚音妙悟
*o͘
英髙上平
阿
曲革烏器
㊟ 瑞成本。革 → 阜。注解字眞細字、惡讀
|
字形
?
ア
|
JĪ-IM
**a 外
**ah 外 |
日本卡那、「阿」字个變体。
有關日本卡那・『万葉仮名』(まんようがな)、台字田主要參考《大辞林》第三版个付錄(特別ページ)內底〈日本語の世界:漢字〉〈日本語の世界:平仮名〉〈日本語の世界:片仮名〉三篇文。
|
相關个字
阿、呵
|
字形
?
閘
牐 |
JĪ-IM
㊟
*ah cha̍h 訓 |
『閘』『牐』《妙悟》無收。《補彚》無記漢音、照咱所知。《東國正韻》有收『牐』、無收『閘』。
《八音》*a̍h 有收「閘」『花』。
《王力典》「閘」字注解『閘門』。閣有二項無相關个字義(1565)。「牐」字注解『水閘』『又爲閘門』(680)。《探典》有收「牐」『TO BLOCK WITH PLANKS OR SLABS (LOCKING TENONS?)』甲「牐、閘」『A SLUICE-GATE OR LOCK-GATE』。閣有「閘」『OPEN | CLOSE DOOR』、甲「鴨」仝音。「閘」字《集韻》(北師版)谷盍切・谷盍切双音、那台語漢文音、對應 *kap 甲 *ap。《甘》有記 ap。「牐」字《廣韻》士洽切、崇母洽韻、甲「cha̍h」有對應、照講是「cha̍h」个親成漢字。看起來近古唐山內地漢文借『閘』代替『牐』、台文自按呢借『閘』。
|
彚音寶鑑
ah
閘
門閘也
㊟ 白字
a̍p 閘 開閉門也水閘 ㊟ 烏字 cha̍h 閘 閉城門其一曰以〓有所蔽也 ㊟ 烏字。〓、成『版』 cha̍h 牐 仝上字 ㊟ 烏字。「牐」字用『𦥛』 增補彙音
*ah
鶯葩上入
閘
〓水 —
㊟ 〓、「開」字?
*cha̍h 曾葩下入 牐 𨴁 小門隔水曰 — ㊟ 𨴁 → 閘。「牐」字用『𦥛』 DICT. OF THE HOK-KEEN DIALECT
*cha̍h
閘
A portcullis; [sêng bûn cha̍h] 城門閘, [siâⁿ mûi cha̍h], the portcullis of a city gate. [Súi cha̍h] 水閘, [chúi cha̍h], a water-gate, a flood-gate.
*cha̍h 牐 The same as the prece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