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Í-SÛ
Liû-khiû
*Liû-kiû



語詞
琉球  

祖緣漢文字
流求


台語講「Liû-khiû」。《厦英》《寶鑑》「Liû-khiû」「Liû-kiû」朗有收、不閣《台日》《台十五》干礁收「Liû-khiû」。《增補厦英》个付錄記「Liû-khiû」。《妙悟》*khiû 有收「球」『琉 —』、注「土」、啞 *kiû 干礁收「球」『美玉』。《雅俗通》*khiû 有收「球」『琉 — 囯名』。全台文時代个《教會報》有 270 篇寫着「Liû-khiû」、干礁 4 篇寫着「Liû-kiû」。(只二百外篇、有个是塊講小琉球。)

中古漢文寫『流求』恰多。上少治唐山、『琉球』簡那是蒙古時代以後个寫法。

鷄籠「琉球埔」、《台地典》(292)記意「Liû-khiû-po͘」、注解『意「琉球人搭寮居住的平地」。⋯⋯』。

地名・水名
鷄籠市內琉球埔 ㊟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琉球鄉 ⇄ 日本体制琉球庄

相關个詞
Sió Liû-khiû

GÍ-SÛ
Sió Liû-khiû



語詞
小琉球  

祖緣漢文字
小流求


主流音「Sió Liû-khiû」。《增補厦英》有收「Sió Liû-kiû」(← sió liû-kiû)。不知小琉球人・東港人・打狗人・有塊出入小琉球个人咁有按呢講。全羅《教會報》有 23 篇寫着「Sió Liû-khiû」(連劃・大細本字先無論)、干礁 1 篇寫着「-kiû」。請看「Liû-khiû」。

《地輿總圖》記『小琉球』。《御製番界圖》記『小琉球』、「琉」字字形小可各樣。

論連劃甲大細本字、全羅《教會報》有寫『Sió Liû-khiû』(主流)『sió Liû-khiû』『Sió-Liû-khiû』『sió-Liû-khiû』。

相關个詞
Liû-khiû
Ē Tām-chúi

GÍ-SÛ
Chîm-kóng-chhùi



語詞
蟳廣嘴  

祖緣漢文字
XXX


恒春地号名。《堡圖》記『〓廣嘴』(~⿰虫㝷)。

相關个詞
kóng (名詞)

GÍ-SÛ
Ka-la̍h-po͘



語詞
加蚋埔 ⓀⓀ㊟ 

祖緣漢文字
XX㊟


屏東高樹地名。《堡圖》有記『加蚋埔』『~庄』。只个「-po͘」大概是台語名詞「po͘」(埔)。即閣探討。

GÍ-SÛ
Nâ-á-piⁿ



語詞
林仔邊 ⒽⓉⒸ 

祖緣漢文字
XX邊


屏東林仔邊、日語華語号做「林邊」(~辺)、不閣在地專講「Nâ-á-piⁿ」、無人講 *Nâ-piⁿ、嗎無人講 *Nâ-piⁿ hiong、朗講「Nâ-á-piⁿ hiong」(林仔邊鄉)。《堡圖》記「林仔邊」「林仔邊庄」。官方一九二〇年共日文・漢文地名修改做「林邊」、不閣台語到今講「林仔邊」。

高雄林園早名「Nâ-á-piⁿ」(林仔邊)、一九二〇年即換做「Lîm-hn̂g」(林園)。

地名・水名
屏東林仔邊 ㊟
屏東林仔邊溪 ㊌
高雄林園林仔邊
   頂~
   下~ ㊟
高雄大社林仔邊
台南關廟林仔邊
台南歸仁林仔邊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林邊』庄 ⇄ 中華体制『林邊』鄉・南州鄉

相關个詞
Lîm-hn̂g

GÍ-SÛ
hái-po͘
Hái-po͘



語詞
海埔 ⒸⓉ 

祖緣漢文字
海X

相關个詞
-po͘ (埔)

GÍ-SÛ
Bān-tan



語詞
萬丹 ⓀⓀ 

祖緣漢文字
XX


《堡圖》有注「萬丹」「萬丹庄」。〈御製番界圖〉寫不着字、記「萬州汛」。仝時代別个番界圖云那寫「~丹」(御製原界圖解讀 169)。

東港高中个網站有一份資料寫講『「萬丹」一語是平埔族的話,意思跟閩人的「街呢」一樣,三百多年來,先民留下一句話:「屏東古早是阿猴,萬丹是街呀頭」,就可證明此話不假。現在散居萬丹老一輩村民,如果要到萬丹買賣,他們依然會說:「嘜去街呢」』『「萬丹」兩字出現在史書上,是在清朝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滅亡明鄭,首任郡守蔣毓英在康熙23年起修撰「台灣府志」,始出現有萬丹的記載,再至康熙35年(西元1696年),巡道高拱幹著「台灣府志」,也出現記載「萬丹民社」的莊頭』(https://bit.ly/3bVYCsj)。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萬丹庄 ⇄ 中華体制萬丹鄉

相關个字
萬、万、卍

GÍ-SÛ
Bú-lok
Bú-lo̍k
*Bu-lo̍k



語詞
武洛 ⓀⓀ 

祖緣漢文字
XX


屏東地名兼溪名。《堡圖》有記『下武洛』。向西近近仔閣有一个『武落庄』、不知咁是寫不着字。〈乾隆輿圖〉有記『武洛社』『~汛』。

武洛溪《中教部閩南典》記音「Bú-lok-khe」、別音「Bú-lo̍k-khe」 。《教會報》一九三〇年代八有 2 篇寫着地名「Bú-lo̍k」、1 篇寫着「Bú-lok」。大概原早个溪名・庄名是「Bú-lok」、借字寫做『武洛』了後煞有人照字音共伊讀做「Bú-lo̍k」。

地名服務網所錄着个音介成是「Bu-lo̍k」(~Bû-lo̍k)。

地名・水名
屏東  武洛溪 ㊌
屏東里港下武洛ᴾ

相關个詞
Lîn-lo̍k

相關个字


GÍ-SÛ
Báng-sut
*Báng-chut



語詞
蚊蟀 Ⓚ㊟ 
蚊卒 ⓀⓀ 

祖緣漢文字
X㊟


恒春滿州个古早名。《堡圖》記『蚊蟀』。〈前後山輿圖〉有記『〓蟀社』(〓、~蚊、字形看袂清)甲『〓蟀埔』(〓、⿰虫攵)。〈前後山全圖〉有記『蚊蟀溪』。〈乾隆輿圖〉有記『蚊卒社』、不閣無注位置。《御製番界圖》記『蚊卒社』。《御製原界圖解讀》(179)注『VANGCUL,漢人又稱蚊蟀社。1920 年按其閩南語發音⋯⋯改爲日語諧音滿州⋯⋯』。

全羅《教會報》有 2 篇寫着「Báng-sut」、治一九一四年。「*Báng-chut」應該是相對原体、自然乎人記做『蚊卒』。今『蚊』虫字平、『卒』乎『蚊』𤆬去、鬥虫字平變做『蜶』。主流台文甲通行漢文無『蜶』、不閣有「蟀」字、讀 sut、不即路尾有人共『*蚊蜶』轉做『蚊蟀』、嗎有人共『*蚊蜶』『蚊蟀』讀做「Báng-sut」。

GÍ-SÛ
*Siū-khá
*Siū-khah



語詞
壽峠 Ⓒ㊟ 
~𡶛  
壽卡 ⒸⒼ 

祖緣漢文字
壽X


屏東・台東山內个地号名、治中華体制獅子(Sai-chú)鄉甲達仁鄉个隔界、詞源日本語『壽峠』(ことぶきとうげ、新字体:寿~)。『峠』是日本字、讀做 khá 是共中來字「卡」字借音个。台東人講「Siū-khá」(杜建坊先生、私底下請教)。請看「*Tōa-niá-cha̍h」。

相關个詞
*Tōa-niá-cha̍h

相關个字
壽、寿
峠、𡶛


GÍ-SÛ
Hong-káng



語詞
楓港 ⓉⒸ 
風港 ⒸⒸ 

祖緣漢文字
風港


恒春地名兼溪名。〈乾隆輿圖〉〈御製番界圖〉記『風港』。《堡圖》記『楓港』『~庄』『頂楓港』『楓港溪』。

相關个字


GÍ-SÛ
Ē Tām-chúi
Ē-Tām-chúi
Ē-tām-chúi
ē Tām-chúi



語詞
下淡水 ⒸⒸ 

祖緣漢文字
下淡水


南部溪名、華名「高屏溪」。《堡圖》記『淡水溪』。《教會報》八寫『ē Tām-chúi』『Ē-Tām-chúi』『Ē-tām-chúi khoe』『Ē Tām-chúi khe』『ē Tām-chúi khoe-pak, khoe-lâm』云云。〈御製番界圖〉〈乾隆輿圖〉記『淡水溪』。〈雍正輿圖〉記『淡水大溪』。《地輿總圖》有記『下淡水都司』。

相關个字
Tām-chúi- (高雄州)
Tām-chúi (台北)

GÍ-SÛ
Tang-káng



語詞
東港 ⒸⒸ 

祖緣漢文字
東港


屏東地名兼溪名。〈乾隆輿圖〉有記『東港』(溪)『水師東港汛』『陸路東港汛』。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東港街 ⇄ 中華体制東港鎭

GÍ-SÛ
tiô hì



語詞
趒戲  
趒戱  

祖緣漢文字
跳戲
~戯


加匏朗甲加蚋埔 MAKATAU 人夜祭个一項活動。現此時朗寫做『趒戲』。今「趒」字使用基礎薄、咱那塊寫漢羅、「tiô」介適合寫做羅字。請看「戲、戱」(字)甲「tiô」。

相關个詞
hì (戱、戲)
tiô (動詞)

相關个字
戲、戱

GÍ-SÛ
khàm-téng
Khàm-téng



語詞
崁頂 ⓉⒸ 

祖緣漢文字
X頂


普通名詞兼大衆地号名。約束字『崁頂』。照地名服務網、有二三个所在寫『坎~』Ⓚ。

屏東崁頂、《堡圖》記做『崁頂』『~庄』。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崁頂鄉・新園鄉 ⇄ 日本体制新園庄

GÍ-SÛ
*Ka-pû-lóng



語詞
加匏朗 ⓀⓀⓀ 

祖緣漢文字
XXX


屏東萬巒地名。《堡圖》有記『加匏朗』。

GÍ-SÛ
Kóng-koaⁿ
*Kóng-an



語詞
廣安  
廣官  

祖緣漢文字



屏東萬丹地名。「Kóng-koaⁿ」不知咁是「*Kóng-oaⁿ」个變体。請讀潘科元〈無合台語音个屏東縣地名漢字舉例〉。《堡圖》注『廣安』、後字注音『アン』(~an)、不知咁是注掞。現此時『廣安村』邊仔有一咀『廣官路』。

地名服務網注講『廣安是廣安村境內最大的聚落,舊名「廣官」,清乾隆年間,有劉姓、許姓、高姓三舉人,旗桿林立,地廣人傑多,人稱「金廣官」。日治時代,居民財富勢強,生活純樸安定,廣安的「安」,臺語音與「官」相近,而更名「廣安」。此地先民來自福建省東春、安溪等地,迄今一百餘年,以農業為主,以劉、許、李等姓居大多數』(東春 → 永春?)。「田厝」閣注講『田厝田園廣闊,早期水利未發達時只適宜種植蕃薯,並且時常盛產,曬乾後成銀白色,而早期蕃薯是很重要的雜糧,可以飼養牲畜以變換金錢,故有一句小典故說:「金廣官、銀田厝、下社皮家家富」,代表當時廣官、田厝、下社皮等三個聚落都很富裕』。

相關个詞
*Tâng-koaⁿ-liâu

GÍ-SÛ
Pa-sū Hái-kiap



語詞
巴士海峽 ⓒⓒⒸⒸ 

祖緣漢文字
巴士海峽


中語借詞、詞原『巴士海峽』(~峡、BĀSHÌ HǍIXIÁ)。中語『巴士~』應該是共英語("BASHI")音譯个。和老語(~福建語)WIKIPEDIA(2023 年查)有寫『Bashi Hái-kiap』『Pa-sū Hái-kiap』、夭英語 WIKIPEDIA(仝)有寫「Lū-sòng Hái-kiap」。全羅《教會報》有 1 篇寫『Pa-sū hái-kiap』、治一九五二年。一九二九年有 1 篇寫『Pha-si hái-kiap』、詞原凡世是日語『*パシー海峽』(~峡)。『バシー海峡』(~峽)即正確、照咱知。中國人所以將英語『BASHI』音譯做『巴士』、大概是爲着卜閃『巴西』(BĀXĪ)。今『BASHI』有「本土」詞原(請看下脚)、那敲對北京語共伊譯做「Pa-sū」、雖然實實在在反射西南太平洋甲台灣人个歷史、總是無將台灣凖做中心。今英語・怡羅戈語『BASHI』、白話字(起毛志体、無注調)凡世通寫做『**Ba-sih』。

現代英語『BASHI CHANNEL』甲『BASHI STRAIT』無仝意思。干礁紅頭嶼甲菲律賓 Y'AMI 島中央彼片即是 BASHI CHANNEL(バシー海峡)。怡羅戈(ILOKO)語講『KANAL BASHI』。落南夭有 BALINTANG CHANNEL(バリンタン海峡)甲 BABUYAN CHANNEL(バブヤン海峡)。閣來即是呂宋本島。只三个 CHANNEL 歸片總稱『LUZON STRAIT』(英語)『LINGSAT LUZON』(怡羅戈語)。永過嗎有人講『BASHI STRAIT』。親像日語 WIKIPEDIA(2023)所寫、『ルソン海峡は、バタン諸島と台湾の間のバシー海峡、バタン諸島とバブヤン諸島の間のバリンタン海峡、バブヤン諸島とルソン島の間のバブヤン海峡に分かれる』。

英語『BASHEE』(~BASHI)上早是島名、大英行船人号个。一六九七年 WILLIAM DAMPIER《A NEW VOYAGE ROUND THE WORLD》(422 葉)寫講『BETWEEN MONMOUTH AND THE SOUTH END OF ORANGE ISLAND, THERE ARE TWO SMALL ISLANDS OF A ROUNDISH FORM, LYING EAST AND WEST. THE EASTERMOST ISLAND OF THE TWO , OUR MEN UNANIMOUSLY CALLED BASHEE ISLAND, FROM A LIQUOR WHICH WE DRANK THERE PLENTIFULLY EVERY DAY, AFTER WE CAME TO AN ANCHOR AT IT』。『BASHEE』詞原照講是 IVATAN 語『BASI』(~怡羅戈語 BASI、甘蔗酒、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DICTIONARY:"SUGARCANE WINE THAT IS BOILED WITH THE BARK OF THE JAVA PLUM ... FOR COLORING AND THEN FERMENTED IN EARTHEN JARS WITH YEAST")。IVATAN 語是紅頭嶼 TAO(YAMI)語个姉妹語言。

一八二七年 JAMES HORSBURGH《INDIA DIRECTORY, OR DIRECTIONS FOR SAILING TO AND FROM THE EAST INDIES, CHINA, NEW HOLLAND, CAPE OF GOOD HOPE, BRAZIL AND THE INTERJACENT PORTS》所描寫个『BASHEE ISLAND』(382)着是現此時个『ISLA IVUHOS』(怡羅戈語)『IBAHOS ISLAND』(英語)。《INDIA DIRECTORY》注講島內有種甘蔗。恰北平夭有三粒細粒島号做『NORTH BASHEES』(382、383)。《INDIA DIRECTORY》(383)有講着『THE FAIR CHANNEL BETWIXT [LITTLE BOTEL TOBAGO XIMA、~小紅頭嶼] AND THE NORTH BASHEES』、不閣看起來『BASHEE』『BASHI』用做海峽名是治彼个以後。

客語〈台灣簡略歷史及基督敎傳道史〉(1936、教會報 613 号・廣東族通信)有寫『va-shi hói-hiap』(~VÂ-SHÎ HÓI-HIAP~VÂ-SÎ HÓI-HIAP)、照講是按日語亞是英語音譯个。

相關个詞
bá-suh

相關个字



GÍ-SÛ
Pe̍h-soa



語詞
白沙 ⒸⒸ 
白砂 ⒸⒸ 

祖緣漢文字
白沙
~砂


澎湖地名。《堡圖》城前鄕南平有記『白沙〓』、尾字看袂清。

恒春地号名。『白沙』『白砂』朗有人寫。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白沙庄 ⇄ 中華体制白沙鄉

相關个詞
soa (沙、砂)

GÍ-SÛ
Tiô-chiu



語詞
潮州 ⒸⒸ 
潮洲  

祖緣漢文字
潮州


屏東地名兼唐山地名。台灣个「Tiô-chiu」、一九三五年〈高雄全州景勝交通鳥瞰圖〉(高市文化局 2005)共伊注做「潮洲」。〈臺灣里堡圖〉嗎是。〈乾隆輿圖〉嗎是(記帶二个位、請看《畫說乾隆》176・177)。星馬个招牌嗎不三時共唐山个「Tiô-chiu」寫做「潮洲」。

「潮州」只个地名按盞來、人講『東晉咸和六年(331)設海陽縣,隋開皇十年(590)設義安縣,翌年置潮州,因臨大海,潮流往復,取潮水往返之義遂以名潮州』(潮之趣汕之美〈潮汕地名(上)——潮州篇〉)。咁有影是按呢、籠(làng)千外冬、歹稽考。橫直「潮州」只个地名、中古漢文嗎有。

《雲林雜念簿》有寫『嘲音』(Tiô-im)。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潮州街 ⇄ 中華体制潮州鎭

GÍ-SÛ
Lāi-po͘



語詞
內埔 ⒽⓉ 

祖緣漢文字
裏X


大衆地号名。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內埔庄 (高雄州) ⇄ 中華体制內埔鄉
日本体制內埔庄 (台中州) ⇄ 中華体制后里區

GÍ-SÛ
Niau-phīⁿ-thâu



語詞
猫鼻頭  
貓鼻頭  

祖緣漢文字



《堡圖》寫『猫鼻頭』。

翁・曹(2016)推論講只个地名凡世對「*Mo͘h-phīⁿ-thâu」來。

相關个詞
niau (生物)

GÍ-SÛ
Lē-siā



語詞
力社  

祖緣漢文字
X社


屏東崁頂(新園)地名。《堡圖》記「力社庄」。〈御製番界圖〉〈乾隆輿圖〉記「力力社」。荷蘭文献寫「NETNE」(簡炯仁〈荷治時期高高屏地區的平埔族〉)。

相關个詞
Khàm-téng

GÍ-SÛ
Jī-lūn



語詞
二崙 ⒸⓉ 

祖緣漢文字
二X


雲林二崙早名「Jī-lūn-á」(請看)。

屏東竹田地号名。《教會報》自一八八五年着有寫着只个「Jī-lūn chng」。《甘單慢慢遊》〈屏東竹田|二崙客家老街懷舊風 彩繪新風情〉寫講『在竹田村這裡有三個突起的小山丘,因此分別命名為「頭崙」、「二崙」,第三個「美崙」原是客語「尾崙」的同音而成的』。

台北北投・三芝地号名(黃・康 2008、213)、山名个欵。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二崙庄 ⇄ 中華体制二崙鄉

相關个字
lūn (崙)

GÍ-SÛ
Pîn-tong



語詞
屏東 ⒸⒸ 

祖緣漢文字
屏東


『屏東這個詞由來已久,嘉慶二十年〈1815〉鳳山知縣的吳性誠與貢生萃、林夢陽等人,捐地募集資金興建「屏東書院」。日本政府有感覺阿猴街地位愈來愈重要,在明治四十一年架設九曲堂到阿猴之間的專用鐵道,成為進出高雄的通路。大正九年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將本社設在本地,也許為了凸顯阿猴的重要性與日本政府注重文化教育的精神,所以以阿猴街的屏東書院之「屏東」為名字。民國時代用屏東地名為縣名,稱「屏東縣」』(屏東縣立公正國民中學〈屏東縣簡介〉、bit.ly/2KY7BAE)。『屏東書院名稱由來已不可考,書院整修之前的一副對聯分別以「屏」、「東」二字為上下聯首字寫道:屏臨太武,戶踞猴山,依然大地鍾靈,宏開勝境 東樹風聲,西來雨化,頓覺文明入世,聿煥新猶 對聯今已不存,其寫成時間不詳,但文中透露出作者對書院應負起教育及時代使命的期許。「屏東」之名甚至到日本時代被日人選為取代阿緱(舊阿猴)的地名』(蕭永忠、蕭景文〈崇蘭蕭家發展歷程〉、bit.ly/2NH8TRv)。

今咱普遍听人講「屏東」只个地名是日本統治者号个、理由是阿猴治半屏山(Pòaⁿ-pêng-soaⁿ)東平。只个講法無影。咱確定講只个地名不是日本人号个。「半屏山个東平」只个講法嗎足勉强个。量直个、屏東市到半屏山有成二十公里。有人講無定「屏東」是『翠屏山之東』、啞大社觀音山山頂有一座「翠屏岩寺」、現此時号做大覺寺。

凖那社會早着産生 *Pêng-tong 只个地名、恰早自然有人會皆寫做「平東」「畔東」云云。不閣屏東市內《堡圖》皆注做「阿緱街」、四界尋無半个「屏東、平東、畔東」。照講「屏東」只个地名是按「屏東書院」甲『屏臨太武~』彼首詩來。《教會報》一九二〇年即頭擺有文章共「Pîn-tong」當做地名使用。治彼進前有二三篇共「Pîn-tong」用做形容詞(性詞)寫「Pîn-tong kong-hn̂g」云云。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屏東市 ⇄ 中華体制屏東市

相關个詞
Pòaⁿ-pêng-soaⁿ
pêng (平)

GÍ-SÛ
Boán-chiu



語詞
滿州 ⓒⓒ 

祖緣漢文字
滿州


書面日語借詞、詞原『滿州』。日語『滿州』詞原台語「Báng-sut」(請看)。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滿州庄 ⇄ 中華体制滿州鄉

相關个詞
Báng-sut

GÍ-SÛ
Pang-soaⁿ



語詞
崩山 ⒸⒸ 
枋山 ⓀⒸ 

祖緣漢文字
崩山


地号名。屏東『枋山』。嘉義布袋『崩山』。台中外埔『崩山』。台北五股『崩山』。台北深坑『崩山』。台北石碇『崩山』、GOOGLE 記『崩山 (彭山)』。鷄籠市內『崩山』。請看「pang」(崩)。

宜蘭頭城『崩山堎仔』、《台地典》(306)注音「Pang-soaⁿ-lêng-á」。

地名・水名
嘉義六脚前崩山
    後崩山
台中大甲崩山頭
台北坪林枋山坑
    崩山坑
台北双溪崩山坑
宜蘭頭城崩山堎仔 ㊟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枋山庄 ⇄ 中華体制枋山鄉

相關个詞
pang (崩)

GÍ-SÛ
Chhâ-siâⁿ



語詞
柴城 ⒽⒸ 
車城 ⒼⒸ 

祖緣漢文字
X城


恒春地名兼南投中寮地名。「Chhâ-」着是「chhò chhâ」彼个 chhâ。恒春 Chhâ-siâⁿ 漢文・外文寫做『車城』。

『車~』只个寫法看欵是「客音字」、用「車」字个客語音 CHHÂ(第一調)塊寫台語「Chhâ-」。『車城』嗎會凍看做客語地名。恒春 Chhâ-siâⁿ 古早不知咁八寫做『柴~』。《堡圖》記『車城』『~庄』。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車城』庄⇄ 中華体制『車城』鄉

相關个詞
chhâ (柴)

GÍ-SÛ
Tek-chhân



語詞
竹田 ⒸⒸ 

祖緣漢文字
竹田


詞原日語『竹田』(たけだ)。請讀葉高華〈臺灣日式地名新論〉。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竹田庄 ⇄ 中華体制竹田鄉

GÍ-SÛ
Sin-pi-thâu



語詞
新埤頭 ⒸⓉ 

祖緣漢文字
新陂頭


行政地名。《堡圖》有記『新埤頭』『~庄』。全羅《教會報》有 1 篇寫着「Sin-pi-thâu」。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新埤庄 ⇄ 中華体制新埤鄉

GÍ-SÛ
Lâm-chiu



語詞
南州 ⒸⒸ 

祖緣漢文字
南州
~洲


屏東行政地名。潮州鎭公所鬥紹介講『南州鄉舊名「溪州」,因鄉內有溪洲溪流過而得名。1920 年台灣地方改制,將此地劃入「林邊庄」,由高雄州東港郡管轄。戰後初期為高雄縣林邊鄉的一部分,1950 年改隸屏東縣。1951 年 3 月奉准自林邊鄉分出,設立「溪州鄉」。然而因台灣各地以「溪州」為名的地方很多,為有所區別,以此地位於台灣南部,並取「南州出賢人」之意,於 1956 年易名為「南州鄉」至今』。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南州鄉・『林邊』鄉 ⇄ 日本体制『林邊』庄

相關个詞
Khe-chiu, Khoe-chiu

GÍ-SÛ
Hêng-chhun
*Hēng-chhun



語詞
恒春 ⒸⒸ 
恆~  

祖緣漢文字
恒春
恆~


《台日》寫「恒春」。《堡圖》寫「恒春街」。歌仔冊大多數寫「恒~」。台文在來寫『恒』多過『恆』、只点含中古漢文一致。請看「恒、恆」(字)。現代日本語・韓國語・主流中國語云那綴中古漢文寫『恒』。中華民國体制興復雜个字形、即制定『恆』。今「亙」字台文誠罕用、咱那寫『恒』、『亙』彼个字形着差不多好通省起來。

那主流台語、包含恒春在地个腔口、「Hêng-chhun」應皆含 *Heng-chhun 仝音即正常、總是多數个人塊講「Hêng-chhun」煞含 *Hēng-chhun 仝音、包含在地人。只个現象、潘科元先生解說做漳音人士某乜單詞照泉音「變調」。請讀潘科元〈對鹿港泉腔「去聲」無分陰陽,再論「調、負…」第七聲(陽去)个台語音教學〉。《教會報〉八有 195 篇寫「Hêng-chhun」、嗎有 24 篇寫「Hēng-chhun」。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恒春街 ⇄ 中華体制恒春鎭

相關个字
恒、恆

GÍ-SÛ
Sin-hn̂g



語詞
新園 ⒸⒸ 

祖緣漢文字
新園


《堡圖》有記『新園(庄)』『新園里』。〈乾隆輿圖〉有記『新園街』『新园汛』。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新園庄 ⇄ 中華体制新園鄉・崁頂鄉

GÍ-SÛ
Tióng-tī
*Tiông-tī



語詞
長治 ⒸⒸ 

祖緣漢文字
長治


南部朗講「Tióng-tī」恰多。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長治鄉・麟洛鄉 ⇄ 日本体制長興庄

GÍ-SÛ
Káu-tè-chhù



語詞
九塊厝 ⒸⒽⓉ 

祖緣漢文字
九XX


通講是屏東九如(Kiú-jû)个古早名。只个地号名、台南七股・雲林西螺・彰化竹塘・宜蘭羅東朗丸那有、朗寫做『九塊厝』。

那屏東九如、《堡圖》有注『九塊厝』『~庄』。一九二〇年代日本体制設九塊庄、對應中華体制九如鄉。一九三九年、《教會報》夭有人塊寫「Káu-tè-chhù」。「九如」只个名是一九四〇年代中國時代即有。

下庄仔屬九如鄉(中)・塩埔庄(日)。

地名・水名
屏東潮州九塊厝仔
台南安南九塊厝仔
 (安順)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九塊庄 ⇄ 中華体制九如鄉 ㊟

相關个詞
Iâm-po͘

GÍ-SÛ
Iâm-po͘



語詞
鹽埔 ⒸⓉ 
塩埔 ⒸⓉ 

祖緣漢文字
鹽X
塩X


《堡圖》有記『鹽埔』『~庄』。

『新大路關與舊大路關因隘寮溪阻隔,交通不便,劃歸高樹鄉;下庄仔距九如鄉較近,劃歸九如鄉』(屏東縣鹽埔花之鄉)。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塩埔庄 ⇄ 中華体制塩埔鄉 ㊟

GÍ-SÛ
Ko-chhiū



語詞
高樹 ⒸⒸ 

祖緣漢文字
高樹


《堡圖》有記『高樹下』『~庄』。『高樹下』官方名一九二〇年換做『高樹』(たかぎ)。請讀葉高華〈臺灣日式地名新論〉。

新・舊大路關屬高樹鄉(中)・塩埔庄(日)。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高樹庄 ⇄ 中華体制高樹鄉 ㊟

相關个詞
Ko-chhiū-kha
Iâm-po͘

GÍ-SÛ
Ko-chhiū-kha
*Ko-chhiū-ē



語詞
高樹下 ⓀⒸ㊟ 

祖緣漢文字
㊟樹㊟


官方名一九二〇年換做「高樹」(たかぎ)。請看「Ko-chhiū」。「Ko-chhiū-kha」前二節有客語底、尾節「-kha」通講是翻譯。『高樹下』原底照講是客語个寫法。《堡圖》有注『高樹下』、注帶二搭。一搭治大車路(地名)个北平、注音「コー スー エー」。一搭治大車路西南平、注音「コ ス カー」。《台地典》(286)記音「Ko-chhiū-ē」、閣注『客系台語地名。閩系人通常叫 Ko-chhiū-kha(高樹脚)』『意「高樹的下面」。即「在高樹下面的聚落」之意』。

翁・曹(2016)推論「Ko-chhiū-kha」詞源是客語『*KÓ-ṢŮ-HÂ』(果樹下)。

相關个詞
Ko-chhiū

GÍ-SÛ
A-lí-káng



語詞
阿里港 ⓀⓀ㊟ 

祖緣漢文字
XX㊟


行政地名一九二〇年換做「里港」(Lí-káng)。《堡圖》記『阿里港』『~街』。〈乾隆輿圖〉有記『阿𥚃港汛』。

「A-lí-」介成甲先住民个信仰相關。請看陳金花〈地名 ê 轉型正義〉甲阿中〈里港雙慈宮〉。論詞底、「-káng」打算是台灣海峽語「káng」(港)。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里港庄 ⇄ 中華体制里港鄉

相關个詞
A-lian

GÍ-SÛ
Ka-cháu



語詞
佳佐 Ⓖ 
加走 ⓀⓀ 

祖緣漢文字
XX


屏東萬巒地号名、近代官方名『佳佐』。現代台灣話由原講「Ka-cháu」(加走)。口語不知咁有人講「*Ka-chó」。《堡圖》記『佳佐』『~庄』。〈御製番界圖〉記『加走庄』(~民庄、不是先住民社)。〈乾隆輿圖〉記『加走庄』。漢文八寫『嘉早』个欵。現此時有一个『加走咖啡生態農園』。

地名「Ká-cháu」个詞底不知咁是虫名「ka-cháu」。即閣探討。

相關个詞
ka-cháu (生物)
Cháu-ti
Pó-táu
Ke-lâng, Koe-

GÍ-SÛ
Soaⁿ-ti-mn̂g



語詞
山猪毛 ㊟ⓀⓀ 

祖緣漢文字
㊟XX


排灣語『TIMUR』云云。請看下脚。全羅《教會報》有 14 篇寫着『Soaⁿ-ti-mn̂g』、自一九四八年。有 2 篇寫着『San-tē-mn̂g』、自一九五九年。《中教部閩南典》有收一个『舊地名』「Soaⁿ-tē-mn̂g」、寫做『山地門』、不知咁確實。《堡圖》無畫着个欵。〈前後山輿圖〉有記『山猪毛山』。〈乾隆輿圖〉有記『山猪毛汛』『山猪毛大溪』。隘寮溪恰早丸那号做「山猪毛大溪」(乾隆輿圖)。

《原語典》有收排灣語「TIMUR」『地魔爾部落』、甲句例『DET A KEMASI MASILIDJ ASEMA TIMUR』(從北葉到三地門很近)甲『AICU A BASU NU DJEMALJUN I TIMUR KIVALID SA CIKEL A SEMA AKAW』(這班車開到三地門之後折返回屏東)云云。李勝雄・洪梅花〈原住民文化觀光產業發展之探究・以三地村部落為例〉寫講『排灣語稱此地為思地磨兒 STIMUR,意指三地、霧台、瑪家三處原住民鄉共同的進出門戶』。日本語 WIKIPEDIA(2024 年 4 月查)寫講『三地門郷はパイワン語で「スティムル(STIMUR)」と称されていたが、福建からの入植者により同音の「山猪毛」或いは「山地門」と称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照講「Soaⁿ-ti-mn̂g」个原体是「*Soaⁿ-ti-mô͘」亞是「*San-ti-mô͘」、夭「-ti-mô͘」是塊音譯『TIMUR』。「Soaⁿ-」不知是單純个字面音、亞是有常用詞「soaⁿ」个因素(次詞原)。只个地号名寫做『山猪毛』了後即有人共伊讀做「Soaⁿ-ti-mn̂g」。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三地門』鄉・霧台鄉 ⇄ 日本体制屏東郡『蕃地』

相關个字



GÍ-SÛ
Lông-kiau
*Lông-kiâu



語詞
瑯喬 ⓀⓀ 
琅喬 ⓀⓀ 
瑯𤩝 ⓀⓉ 
琅𤩝 ⓀⓉ 
瑯嶠 ⓀⓀ 
琅嶠 ⓀⓀ 
弄橋 ⓀⓀ 

祖緣漢文字
XX


恒春个古早名。〈乾隆輿圖〉有記『瑯𤩝社』。十九世紀尾、《堡圖》甲〈前後山輿圖〉干礁寫『恒春~』。

林柏瑩〈六堆戰時筆記之調查與故事再現——以邀功紀畧為例〉寫講『⋯⋯瑯喬為早期恆春的舊名,琅喬為恆春的古稱:荷蘭人以恆春西岸車城附近住有土著排灣族,故稱此地為 LONGKIAUW (或 LONCKJAU、LONCKIJUO),當十七世紀,荷人佔據台灣時寫成 LONGKIAU 出現於「巴達維亞城日記」。係原住民之地名;排灣族語「頂端」的意思。亦有認為此地出產一種胡蝶蘭,其名稱被轉音為琅喬。光緒元年(1875 年),即牡丹社事件之次年,欽差大臣沈葆禎奏建縣治,同時改名為恆春,顧名思義,恆常久也。蓋恆春的氣候是夏不酷暑,冬不奇寒,四季如春,因而得名。關於「琅 (王喬)」的地名,由於現代中文已不使用「(王喬)」一字,電腦中沒有內建字形,因此網路上多以「琅嶠」或「琅喬」代替。但當時的奏摺與公文書往來,均作「琅 (王喬)」,「(王喬)」方為本字』。

全羅《教會報》有 4 篇寫「Lông-kiau」、頭擺一八九八年。廖得牧師个回憶錄有寫「Lông-kiau」(bit.ly/3lbloBw、bit.ly/3tcAae8)。周定邦〈本土・文學・人生:恆春民謠采集 kiau 恆春半島社區文化營造研究〉記「Lông-kiau」。《中教部閩南典》記「Lông-kiau」。《台稻彚》『瑯𤩝』(品種)注「Lông-kiâu」。下門會文堂《嘉義地理歌》有寫『弄橋放䌇近番〓』(⿱⿴𦥑白几~兜)、『弄橋』照講是塊寫「*Lông-kiâu」(~*Lōng-kiâu)。

GÍ-SÛ
Chhiah-khàm



語詞
赤崁 ⒸⓉ 
赤嵌  

祖緣漢文字
赤X


照《台地典》(199、200)、中壢甲高雄大寮个「Chhiah-khàm」『意「紅棕色的崖」』、不閣台南市內甲高雄梓官个「Chhiah-khàm」『意「漁港」。係西拉雅平埔族社名的閩系台語譯音,荷蘭人譯作 SACCAM』。照講全台灣个「赤崁」朗是『紅棕色的崖』即着。只个地号名甲廣東語『紅磡』(HUNG⁴ HAM³)眞對同。有關『~嵌』、請看「崁」(字)。

有關恒春「赤崁」、地名服務網注講『係指龍鑾潭西岸的條狀小丘,小丘雖低矮但較北、東、西三面均高,表面覆蓋紅土層,臨龍鑾潭之東側昔有明顯之落差,故稱赤崁』。

有關澎湖西嶼「赤崁仔」、地名服務網注講『因濱臨海岸高地,當地居民稱為赤崁仔。村民認為可能當地土石呈暗褐色而得名』。

有關澎湖白沙「赤崁仔頭」、地名服務網注講『名稱的由來是由於「崁仔頭」位於山崖的頭端,而山的地質是赤褐色的』。

地名・水名
澎湖西嶼赤崁仔ᴴ ㊟
澎湖白沙赤崁仔頭ᴴ ㊟
埔里  赤崁頂ᴴ
埔里  赤崁腳ᴴ

相關个詞
khàm ("poa̍h lo̍h ~")
Lâm-khàm

相關个字


GÍ-SÛ
Hái-hong



語詞
海豐 ⒸⒸ 
~豊  
海風 ⒸⓀ 

祖緣漢文字
海豐
~豊


唐山廣東惠州地名。台灣有幾落个庄綴塊号做「Hái-hong」。屏東市內・高雄橋仔頭甲嘉義鹿草有『海豐』。台中清水有『海風』。請看《台地典》(275、276)。雲林麥寮有『海豐』。〈乾隆輿圖〉治現此時个雲林麥寮叱有記『海豊港』。論字形、台史數位舘所收・大清時代个契字有寫『海豊厝』『海豊崙洋』『海豊庒』『海豊藔庒』云云。

漢文地名「海豐」上慢第八世紀着有(CTEXT)。

地名・水名
台南白河 海豐厝ᵀ
嘉義新港 海豐子ᵀ
雲林斗六 海豐崙ᵀ
彰化二水 海豐寮ᵀ
彰化田尾 海豐崙ᵀ
桃園大園仔海豐坡ᵀ

GÍ-SÛ
Bân-bân
*Bān-bân
*Bān-loân



語詞
萬巒 ㊟ 
萬蠻 ㊟ 
萬銮 ㊟ 

祖緣漢文字
XX


屏東地名。《堡圖》寫『萬巒』(~庄)。〈前後山輿圖〉寫『萬銮庄』。只二字「巒」字「銮」字是文創字、不是假借字。大清時代个文献夭有寫『漫漫』『戀戀』『蠻蠻』『萬蠻』云云。〈乾隆輿圖〉記『戀戀庄』。十七世紀尾萬巒(Bân-bân)个開庄史無的確含一个『濫濫庄』亞是『力力社』相關。請讀黃建德(2014)〈萬巒鄉客家聚落嘗會之研究〉93・94 葉。『萬~』(万~)个寫法凡世朗是客底用字。

全羅《教會報》有 43 篇寫着「Bān-bân」、9 篇寫「Bân-bân」、3 篇寫「Bān-loân」。《教會報》加減會照漢字字音撨地名。萬丹潘科元先生丸那記「Bân-bân」、無記「*Ban-bân」。請讀〈無合台語音个屏東縣地名漢字舉例〉。寫『Bān-bân』無合現代在地音(潘科元、公開面册、2023)。在地客語『VAN-MÀN』『VAN-VÀN』(邱智偉、私下請教)、前節去聲(~第三兼第七調)、後節下平(~第五調)。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萬巒庄 ⇄ 中華体制萬巒鄉

相關个字
萬、万、卍
蠻、蛮

GÍ-SÛ
Lîn-lo̍k
*Lîn-lok



語詞
麟洛 ㊟ 
麟樂  
凌洛  

祖緣漢文字



屏東地号名、客語『LÌN-LO̍K』(前節下平、~第五調、私下請教)。詞原無定着。請看廖忠俊(2008)365 葉。《堡圖》有記『麟洛庄』。《地輿總圖》無記着。麟洛是客庄。全羅《教會報》有 5 篇寫着「Lîn-lo̍k」、自一九五二年。有 3 篇寫「Lîn-lok」、其中一八九〇年代 2 篇・一九五〇年代 1 篇。照地名服務網个錄音、現此時有人講「Lîn-lo̍k」。原底个地号名大概是「*Lîn-lok」亞是「*Lin-lok」。「Lîn-lo̍k」大概是字面音、寫做漢字了後即産生个。

店治日本体制、麟洛是長興庄下底个大字。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麟洛鄉・長治鄉 ⇄ 日本体制長興庄

GÍ-SÛ
A-kâu



語詞
阿猴 ⓀⓀ 
呵猴 ⓀⓀ 
阿緱 ⓀⓀ 

祖緣漢文字
XX


屏東市个古早名。十九世紀尾・二十世紀頭个地圖多數寫「阿猴」。〈御製番界圖〉寫「阿㺅社」「~汛」、「㺅」字小可各樣。〈乾隆輿圖〉有記『阿猴街』『~社』。〈康熙輿圖〉(高市文化局 2005)有記「呵猴社」「呵猴林」。一九〇七年〈郵便線路圖〉寫「阿緱」。

相關个詞
a- (阿)

GÍ-SÛ
Lap-á-té
Lap-á-tóe



語詞
凹仔底 ⒽⓉⒸ 
漯仔底 ⓀⓉⒸ 

祖緣漢文字
XX底


屏東林仔邊凹仔底、《堡圖》有記。

台南永康凹仔底《堡圖》有記、注音『ナ バ テイ』个欵。

那高雄市內凹子底、《台地典》有收「凹子底」(Lap-á-tóe、Lap-á-té)『意「凹地的底部」』(170)甲「漯仔底」(Lap-á-tóe、Lap-á-té、381)、後項注講『日治時期易名「凹子底」』。《堡圖》有記『螺仔底』、頭字注音『レー』、不知咁是記掞去。

相關个詞
lap, lop (凹)

相關个字


GÍ-SÛ
Pang-liâu



語詞
枋寮 ⒸⓀ 
枋藔 ⒸⓉ 
板寮 ⒽⓀ 
邦藔 ⓀⓉ 

祖緣漢文字
方X
枋X


地号名。那屏東枋寮、《堡圖》共伊記做『枋藔』『~庄』。〈乾隆輿圖〉有記『枋藔口汛』。

台南左鎭个枋寮、《堡圖》記做『邦藔』。

雲林古坑『枋寮埔』嗎有寫做『板~』。

有關台北中和枋寮、廖忠俊(2009)寫講十八世紀漳和庄邊仔『因防禦番人侵擾,於此伐枋設寮派人輪班守望,原稱「班寮」,後因班、枋閩音接近,轉稱「枋寮」』。

地名・水名
雲林古坑枋寮埔 ㊟
南投竹山枋寮子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枋寮庄 ⇄ 中華体制枋寮鄉

相關个詞
-liâu (寮)

GÍ-SÛ
Ē-nâ-á



語詞
下林仔 ⒸⒽⓉ 

祖緣漢文字
下XX


那台南市內下林仔、《堡圖》記做『下林仔』。現此時有「Ē-nâ-lō͘」、寫做『夏林路』、74 号有一間「下林米糕」。

GÍ-SÛ
Pâi-oan
Pai-oan
*Pâi-oân
*Pai-oán
*Pái-oán



語詞
排灣 ⓀⓀ 
筏灣 ⓀⓀ 
筏彎 ⓀⓀ 

祖緣漢文字
XX


《白話典》收「Pâi-oan」。EMBREE 收「Pâi-oân」甲「Phai-oân-cho̍k」。全羅《教會報》有 10 篇寫「Pâi-oan」・5 篇寫「Pai-oan」・4 篇寫「Pâi-oân」・1 篇寫「Pai-oán」・1 篇寫「Pái-oán」、以上朗治一九五六〇年代。閣有 3 篇寫「Pai-oân」「Pai-oân-cho̍k」、治一八八七年甲一九二八年。閣有 1 篇寫「Phài-oán」、一九四八年。另外、一九五三年有一篇寫着地名「Pâi-oân」、閣甲漢字『筏灣』、着是現此時中華体制瑪家鄉排灣村。846 号(1959)〈San-tē oē hoan-e̍k kang-chok thóng-kè-pió〉有寫『筏彎』。漢文文献自一七二二年着有寫『筏灣』(地名資訊服務網 "排灣部落")。

地名『排灣』甲族名「排灣」應該相關。地名資訊服務網「排灣」注講『排灣社(PAIWAN,パイワン),即筏灣,清乾隆年間寫為擺灣,日人為了與三地門鄉的上パイワン社區分,而稱之為下パイワン、ンパイワン(SU-PAIWAN)等,名稱雖稍有不同但都是從 SPAIWAN 一詞音譯而來,其原義不詳』。地名資訊服務網「排灣部落」有注『在 1976(民國 65 年),筏灣、高燕、射鹿三個部落共同遷至牛角灣附近,成立新「筏灣村」』『在 1986(民國 75 年),筏灣村改名「排灣」村』。

張雅粱(2008)《排灣族陶甕的傳統與創新:以正興村爲例之研究》寫講『排灣族人自稱自己是 KACALISIAN,就是住在斜坡上的住民;在清領時期的文獻中,當時多以「傀儡番」或「瑯嶠十八社」等名稱來稱呼部分的排灣族,PAIWAN (排灣) 是後來日據時期出現的族名,石磊的硏究中指出:「名稱的由來可能與當時部落的名字有關,在三地門鄉的部落中有一個部落叫做 DAS-PAIWAN,在瑪家鄉的部落中有一個叫做 SPAIWAN,因此就用排灣的音譯為全族的代表」』。總是巴克禮〈Tī Hêng-chhun-koān kiâⁿ-iû thoân-tō〉(教會報 20 号)一八八七年着寫講恒春个「Ka-lé」『lâng kiò-chò Pai-oân』『Chiàu in kóng, in chham Āu-soaⁿ Ti-pún ê Ka-lé sī siāng-cho̍k, hiàng-sî ū pun-thiah; tī-hia ê lâng-gia̍h khah-chē. Iáu ū chi̍t-cho̍k hō-chò A-mî-á, sī teh hō͘ in chhe-ēng; nā beh kiò i chò-kang, m̄-bián chhut-chîⁿ hō͘ i』。

一九四八年駱香林〈東臺史話〉有寫『派灣』。

相關个詞
-pâi ("tek-~")
Ka-lé (族名)

相關个字



GÍ-SÛ
ka-tang
Ka-tang



語詞
茄苳 ⓉⓉ 
茄冬 ⓉⓀ 
加冬 ⓀⓀ 
佳冬 ⓀⓀ 

祖緣漢文字
XX


《台日》《台植彚》寫『茄苳』『紅茄苳』『水茄苳』『海茄苳』。台灣地名大多數寫『茄苳』、包含宜蘭蘇澳『茄苳』。例外有高雄小港大『加苳』(堡圖)。南投草屯『加冬林』(地名服務網)。台北北投『頂枷冬脚』『下~』、地名服務網收做『頂茄冬腳』『下~』。宜蘭壯圍『加冬林』(地名服務網)。恒春『加冬湖』(堡圖)、地名服務網夭有寫做『茄苳~』。苗栗通霄『枷棟窩』是客語底个地名。屏東佳冬早名「Ka-tang-kha」、『佳冬』是日本時代即有个寫法。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佳冬庄 ⇄ 中華体制佳冬鄉

相關个詞
Ka-tang-kha

GÍ-SÛ
Ka-tang-kha



語詞
茄苳脚 ⓉⓉⒽ 
加冬脚 ⓀⓀⒽ 

祖緣漢文字
XXX


大衆地号名。請看《台地典》265 葉。屏東佳冬早名「Ka-tang-kha」。彰化花壇早名「Ka-tang-kha」。捷發《百草問答相褒歌》有寫『花壇舊號加冬脚』。

屏東佳冬、《堡圖》甲一九〇七年〈臺灣郵便線路圖〉寫「茄苳脚」。一九三五年〈高雄全州景勝交通鳥瞰圖〉(高市文化局 2005)寫「佳冬」。〈乾隆輿圖〉有記『加冬脚庄』(畫說乾隆 179、「脚」字用『𨚫』無用『却』)甲『下加冬脚庄』(畫說乾隆 171)、不閣位置甲現代屏東佳冬無一致。

相關个詞
ka-tang (Ka-tang)
Hoe-tôaⁿ

GÍ-SÛ
Ku-á-lut
*Koa-lut



語詞
龜仔甪 ㊟ⓀⓀ 
龜仔律 ㊟ⓀⓀ 
姑仔律 ⓀⓀⓀ 
柯甪 ⓀⓀ 
柯律 ⓀⓀ 

祖緣漢文字
㊟XX


恒春社名。《教會報》有 2 篇寫「Ku-á-lut」。翁・曹(2016)嗎是注「Ku-á-lut」。《堡圖》寫「龜仔角」、記音「ク ア ル」。(《寶鑑》有收烏字「角」(lut)『不佳也』。)〈乾隆輿圖〉有記『柯律社』、無注位。一七二三〇年代〈雍正輿圖〉(高市文化局 2005)寫「柯甪」。杜建坊(2015、公開个面冊)有寫「姑仔甪社」「龜仔甪社」。

歐州語个文献八寫「KUALUT」。翁・曹(2016)推論講『台語有「雞甪仔」、「鴨甪仔」的用詞,指的是未成熟的雞、鴨,專業術語是亞成雞、亞成鴨。那麼,「龜仔甪」會不會也是指龜呢?』因寫講墾丁南灣、荷蘭文献号做「SCHILDPADSBAAI」、着是「龜灣」。請看「ku」。

相關个詞
ku (龜、亀)

相關个字
龜、亀

Pháiⁿ-sè, “JĪ” chit pêng chhōe bô... “GÍ-SÛ” hit pêng kán-ná ū liāu ŏ͘!
歹世、「字」只平尋無。「語詞」彼平簡那有料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