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Í-SÛ
ba̍k-sa
Ba̍k-sa



語詞
木柵 Ⓒ㊟ 
~栅  

祖緣漢文字
木㊟


《英厦》(363)寫『木柵』。《八音》《妙悟》*sa 無收相關字詞。《渡江》*sa 有收「栅」『木 —』。台灣地名多數寫『木柵』(~栅)。《堡圖》寫『~柵』恰多个欵。請看「栅」(字)。嘉義竹崎木栅寮、《堡圖》記做『目沙藔』。那歌仔册、宋阿食《烏貓扒壁新歌》寫『木栅』、台北地名。捷發《百草問答相褒歌》寫『目栅』、台北地名。下門會文堂《最新烏貓烏狗歌》有寫『木沙』、台北地名。

「栅、柵」字有可能不是祖緣字。《集韻》(北師版)『𣑭』『栅』記所晏切・數眷切・測革切三个音、無一項對應「-sa」。雖然「栅、柵」字台灣漳州漢文音讀 sa、無的確 sa 是訓讀音、亞是共厝邊仔語文借个。主流台灣客語有講『CHHA̍K-MÙN』(*栅門)『CHHA̍K-*É MÙN』(*栅仔門、客詞庫)、不閣濁水溪客語講『TSHAH-MÙN』(客詞庫)。不知「-sa」咁有可能含『TSHAH-』仝原。呂宋《西支》有收「ÇERCA DE ESPINOS」『柵』(*ba̍k sa、加注『木~』个音)、通知「-sa」寫做「栅」字上少有四百冬啞。

地名・水名
高雄旗山木柵ᴾ
高雄內門木柵ᴾᵀ
   新~ ᴾ
   舊~ ᴾ
    ~ 內ᴾ
台南東山木柵ᴾᵀ
嘉義竹崎木栅寮 (目沙~) ㊟
台北新店木柵ᴾ
台北深坑木栅ᴾᵀ
 (文山)

相關个字



GÍ-SÛ
Bûn-san



語詞
文山 ⒸⒸ 

祖緣漢文字
文山


清・日・中行政地名。《堡圖》有記『文山堡』。

中華体制文山區內面个地号名、台字田尽量注『台北深坑(文山)』。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文山區・深坑區 ⇄ 日本体制深坑庄

GÍ-SÛ
*Chiang-hô
*Chiong-hô



語詞
漳和 ⒸⒸ 

祖緣漢文字
漳和


台北中和个一个古早庄名。請看「Tiong-hô」。現此時有「漳和里」甲一間漳和國民中學。《堡圖》有記『漳和庄』、寫四遍。「漳」字介成有一擺記音『チヤン』・二擺記『チユン』・一擺記『チン』。《中教部閩南典》記音「Chiang-hô」(主)「Chiong-hô」(別)。福建語 WIKIPEDIA 寫『Chiang-hô-chng』。

相關个詞
Chiang-chiu, Chiong-
Tiong-hô

GÍ-SÛ
Tiong-hô



語詞
中和 ⒸⒸ 

祖緣漢文字
中和


廖忠俊(2009)寫講『大正 9 年,因清季至日治時代,由於境內有中坑(位居藤藔坑與暗坑中間坑谷,故名)莊與漳和庄,以兩地名中之各一字合併稱為「中和」庄』。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中和庄 ⇄ 中華体制中和區・永和區

GÍ-SÛ
chhim-kheⁿ
Chhim-kheⁿ



語詞
深坑 ⒸⒸ 

祖緣漢文字
深坑


論連劃、地号名先無論、傳統台羅字寫『chhim-kheⁿ』『chhim-khiⁿ』、罕得干礁籠縫。

那台北地名、請看「Chhim-kheⁿ-á」。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深坑庄 ⇄ 中華体制深坑區・文山區

相關个詞
Chhim-kheⁿ-á

GÍ-SÛ
Thâu-têng-khoe
*Thâu-têng-khe



語詞
頭廷魁 ⒸⓀⓀ 

祖緣漢文字
頭㊟溪


台北地号名。現此時台北市立動物園設治叱。《台地典》(393)注講『係由閩系台語發音的「頭前溪」諧音成「頭重溪」,再演變而成』『原意「頭前溪」。即是「前面有溪流之眾落」的意思』。不閣咱那看彼搭个地理・水理、特別是景尾溪(梘尾溪)按盞灣、「Thâu-têng-khoe」中央節个詞底大概着是範詞「têng」。只个意見翁(Ang)佳音先生八公開提出(面册、2022)。夭台語「-chêng」咁會變做「-têng」?咱想無例。

GÍ-SÛ
Hā-lā-piat
*Hā-lā-pia̍t
**Ha-la-piat



語詞
嗄嘮別 ⓀⓉⓀ 
~~别  
嗄嘮哵 ⓀⓉⓀ 
夏嘮別 ⓀⓉⓀ 
嗄勞别  

祖緣漢文字
XXX


台北北投地号名。《堡圖》有記『嗄嘮别』『~庄』、頭二字注音『ハ ラ』。第三字注省乜音、咱看袂清。只个地号名羅字台文從到今罕得寫。《台地典》(378)甲黃雯娟・康培德《陽明山地區地名探源與調查研究》記「Hā-lā-piat」。中國語 WIKIPEDIA 記「Hā-lā-pia̍t」。《寶鑑》有收「嗄」(ha)『嗄勞别地嗄名』甲「嘮」(la)『嗄嘮哵地名也』。《補彚》有收「嗄」(*ha)『— 勞别地 — 名』甲「嘮」(*la)『嗄嘮別地名』。照《寶鑑》《補彚》、只个地号名是「*Ha-la-pia̍t」亞是「*Ha-la-piat」。台史數位舘所收・大清時代个契字上少有寫『嗄嘮別』『嗄嘮哵』『夏嘮別』三式。請看「**Ha-la-pa-oan」。

有眞多張契字寫『嗄嘮別洋』。意思簡那含『嗄嘮別』相仝。

《寶鑑》是傳統韻册、會收只个地号名、眞希奇。特別「**Ha-la-piat」是北部地号名、夭《寶鑑》是南部內山韻册。《補彚》是十九世紀漳州內山个韻册、會收着「**Ha-la-piat」、閣恰奧妙。《甘》《渡江》《八音》無收。《台十五》無收。

PTT 用者 YOKITA『嗄嘮別』記音「Hā-lā-pia̍t」、注『我現在的租屋處,聽到爛掉了』。

《台地典》(378)注講「Hā-lā-piat」『意「凱達格蘭平埔族社名的閩系台語譯音」。「嗄嘮別」即是自「小八里坌」經由「小八里坌子」之後的新社名。因他們的原居地是「挖子尾」(Oat-á-bé),似乎漢人將 Oat-á-bé 誤聽爲 Hā-lā-piat 而名』。只條解說欠確証。特別是「漢人」共「*Oat-á-bé」听做「Hā-lā-piat」、咱對此特別堯疑。

相關个詞
**Ha-la-pa-oan

相關个字
別、别 (piat)
別、别 (pia̍t)

GÍ-SÛ
Gō͘-chhe-káng



語詞
五叉港 ⒸⒸⒸ 

祖緣漢文字
五叉港
~义~


台北北投地号名。請看《台地典》(102、103)亞是黃雯娟・康培德(2008)。

相關个詞
Gō͘-chhe-káng (台中)

相關个字
叉、乂、扠

GÍ-SÛ
Báng-kah



語詞
艋舺 ㊟Ⓣ 
猛舺  
猛狎  
蚊甲 ⓀⓀ 

祖緣漢文字
XX


近代約束字『艋舺』。歌仔册有一半本仔寫『蚊甲』ⓀⓀ『猛狎』『猛舺』。歌仔册『萬華』押 -oa 韻、通知讀「Bān-hoa」「Bān-hôa」(只二个音、傳統羅字台文文献朗有記錄着)。那塊寫漢羅、「Báng-kah」成適合寫做羅字。

只个地号名、〈康熙輿圖〉無記。《渡江》有收「艋」(*báng)『— 舺地名』。《補彚》有收「舺」(*kah)『艋 — 街又〓名』(〓、看袂清)。「舺」字是海字。「艋」字看起來有半借音・半訓用个性質、也着是講、凡世是讀册人革个。請看「艋」(字)。

相關个字
花、華 (hoa)
華 (hôa)



GÍ-SÛ
Pat-lí-hun



語詞
八里坌 ⓀⓀⓉ 
八里岔 ⓀⓀ㊟ 
八里分 ⓀⓀⓀ 

祖緣漢文字
XXX


台北地号名。另外、觀音山早名「*Pat-lí-hun soaⁿ」。日本官厛一九二〇年設八里庄、下脚夭有大字『大八里坌』『小八里坌』。《地輿總圖》記『八里坌街』甲『八里坌港即滬尾口通商口』。〈前後山輿圖〉記『八里坌街』、閣注『八里坌口卽滬尾港』。邊仔有『觀音山』。〈康熙輿圖〉有記『八里分山』(~觀音山)『八里分社』。八有人寫『八里岔』(中國語 WIKIPEDIA、明文堂・臺灣民謠情歌集)、凡世通講是寫掞。歌仔册甲歌謠有寫『八里分』。寫『~分』凡世上「理性」。「Pat-lí-hun」詞原先住民語社名、古早荷蘭語譯做『PARRIGON』(台地典 16)。

日本体制八里庄下脚个『大八里坌』『小~』是行政地名个欵。大八里坌『以面積較大,故稱大八里坌』(地名服務網)。小八里坌『雖為八里坌開發較早之地區,但面積較小,故稱小八里坌』(仝)。

地名・水名
台北八里八里坌山ᵀ
台北八里大八里坌 ㊟
台北八里小八里坌 ㊟
台北淡水小八里坌ᴾ
台北淡水大八里坌仔ᴾ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八里庄 ⇄ 中華体制八里區

GÍ-SÛ
Îⁿ-soaⁿ-á



語詞
員山仔 ⒸⒸⓉ 
圓山仔 ⒸⒸⓉ 

祖緣漢文字
員山X
圓~X


宜蘭『員山仔』。《堡圖》有記『員山』『內~』『內~庄』『外~庄』。現此時在地人慣勢講「員山仔」「內員山仔」「外員山仔」、甲「-á」。不知咁丸那有人講「*員山」(*Îⁿ-soaⁿ)。

宜蘭冬山山名『員山』(Îⁿ-soaⁿ、台地典 271)、在地丸那号做「員山仔」个欵。冬山地号名(中文)『丸山』不知對應現代台語「*Îⁿ-soaⁿ」亞是「*Îⁿ-soaⁿ-á」。《堡圖》記『員山』『~庄』。

台北市內山名・地号名『圓山仔』、《台地典》收「圓山」(357)。《堡圖》有注『圓山』『~公園』。

台北士林山名・地号名『圓山仔』、《台地典》注『岩山里的「圓山仔」即指「芝山巖」的小丘』(357)。士林員山子脚《台地典》注『「員山子」即指「芝山巖」的小丘,一般寫作「圓山仔」』(271)。《堡圖》有記『員山仔脚』甲『芝山巖』。

《台地典》夭有收台北中和甲台北瑞芳个『員山子』(271)。

粗坑屬『員山』鄉(中)・三星庄(日)。

地名・水名
台北士林員山子脚ᴾᵀ ㊟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員山』庄 ⇄ 中華体制『員山』鄉 ㊟

相關个詞
îⁿ (圓、員)
io̍h-îⁿ

GÍ-SÛ
Hù-kùi-kak



語詞
富貴角 ⒸⒸⒸ 
冨~~  

祖緣漢文字
富貴角
冨~~


台北石門地名。《堡圖》記『冨貴角』。日本時代官方八設一个官方名「富基角」。《教會報》308 号(1910)有一篇寫『Tī Tâi-oân ê chīn-pak chi̍t só͘-chāi miâ Hù-ki-kak (pún-miâ Hù-kùi-kak)⋯⋯』。

「Hù-kùi-」双詞原。一港是荷蘭語『HOEK』(HOECK、HOUCK)。一港是「hù-kùi」。翁佳音《大臺北古地圖考釋》(twstudy.iis.sinica.edu.tw/OldMap/doc/Taipei/Taipei05.htm)寫講『自伊能嘉矩以來,一般人對於「富貴角」命名來源的解釋,都是根據一七二六年荷蘭宣教師法連太因(VALENTIJEN)《新舊印度誌》一書所載的臺灣地圖。由於該圖北部之處有「DE HOEK VAN CAMATIAO」的地名,因此認定「富貴角」一語起源於荷蘭人命名的「HOEK」,後來漢人就取其譯音字,而改稱「富貴角(Hù-kùi-kak)」』『固然「富貴」是荷語「HOEK」的臺語譯音,HOEK 音 [hu:k],意為「岬角」。但上述論點引用法連太因之地圖來解釋,卻值得商榷』『我還是認為:麟山鼻與富貴角在荷蘭時代一般都被泛稱「HOEK」,頂多再以顏色或前後分個第一岬角、第二岬角以示區別而已。這兩座岬角似乎不像野柳那樣,前面冠有其他名稱。後來漢人在指稱與記錄「富貴角」地名時,也直接音譯並採用吉祥字「富貴」,至於富貴之後的「角」字,恐怕是更後來的人所加上』。

GÍ-SÛ
Pòaⁿ-pêng-soaⁿ



語詞
半屏山 ⒸⓀⒸ 
半平山 ⒸⓀⒸ 

祖緣漢文字
半X山


地名。《台地典》(153)注解『意「半座山」。就是「單面山」的意思』。台北瑞芳『半平山』、《堡圖》有記。高雄市內『半屏山』、一九〇四年《堡圖》記做『半屏山』、閣有『半屏里』。〈乾隆輿圖〉有記『半屏山』。一七二三〇年代〈雍正台灣輿圖〉(高市文化局 2005)甲一七一九年〈鳳山縣輿圖〉(高市文化局 2005)寫『半屏山』。

相關个詞
pêng (平)

GÍ-SÛ
Sū-lîm



語詞
士林 ⒸⒸ 

祖緣漢文字
士林


《堡圖》有記『士林』『~街』。〈前後山輿圖〉有記『八漣港』甲『劍潭』、無記『士林』。

洲尾日本体制屬士林街、中華体制屬台北市北投區。日本体制台北市大宮町有一部份屬中華体制士林區。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士林街 ⇄ 中華体制士林區 ㊟

GÍ-SÛ
Tōa-ti̍t



語詞
大直 ⒸⒸ 

祖緣漢文字
大直


台北市內地号名。《堡圖》有記『大直』『~庄』、『大』注音『トアー』。〈前後山輿圖〉無記着。全羅《教會報》有 2 篇寫着「Tōa-ti̍t」。

GÍ-SÛ
Tiàu-khok-kheⁿ



語詞
吊硞坑 ⒼⓉⒸ 
吊鵠坑 ⒼⓀⒸ 

祖緣漢文字
㊟X坑


台北文山地名。《堡圖》有記。《台地典》注講『意「吊有木製空心警報器設施的谷」。「硞」即是吊在支架上供敲打的示警用木器』。只个「-khok」照講是《台日》「kòng-khok」「thiaⁿ-khok」許个 khok、《台日》寫做「柝」。請看「-khok-khok」。請看「吊、弔」(字)甲「tiàu」。

相關个詞
tiàu ("~ ·khí-·lâi")
kho̍k ("~ tio̍h thâu-khak")
-khok-khok...

相關个字
吊、弔


GÍ-SÛ
Kéng-bé
Kéng-bóe



語詞
景尾 ⓀⒸ 
梘尾 ⒸⒸ 

祖緣漢文字
梘尾
筧~


台北文山地名。〈前後山輿圖〉寫「梘尾街」。《堡圖》寫「景尾」、不閣「Kéng-thâu」寫做「梘頭」。

『景美』是華文寫法、一九五〇年産生个。『民國 39 年 9 月 1 日台灣省推行地方自治,林佛國領銜經年多方奔走向政府所作建言終獲批准,台灣省台北縣「景美鎮」正式脫離深坑鄉成立。也告別清朝農民的稱呼「木見尾」,或日據時期的地名「景尾」。景美鄉親父老感念先生為地區正名所作努力,敬稱林佛國為「景美鎮鎮父」』(計安邦・追憶童年美好時光、作者是林佛國因外孫)。

那在地个呼音、傳統个景尾腔講「Kéng-bó̤」。差不多自太平洋戰爭彼拵出世彼云起着有人講「Kéng-bé」(許嘉勇、2019、私脚下請教)。在地个中少年人嗎有講「Kéng-bóe」。

相關个詞
Kéng-thâu
chúi-kéng

GÍ-SÛ
Kéng-thâu



語詞
梘頭 ⒸⒸ 

祖緣漢文字
梘頭
筧~


地名。現代台北市內、《堡圖》內底有二个「梘頭」、一个治「景尾」邊仔、一个治現代个內湖。

相關个詞
Kéng-bé, -bóe
chúi-kéng

GÍ-SÛ
Kiàm-thâm



語詞
劍潭 ⒸⒸ 

祖緣漢文字
劍潭


台北市內地号名兼山名。劍潭山治士林甲日本体制个台北市(中山區)个隔界。《堡圖》有記『劍潭』』『~寺』。〈前後山輿圖〉有記『劍潭』。

注意、傳統个劍潭治現此時中華体制劍潭里彼搭。地名服務網注講『劍潭南接圓山,北到士林街,包含中山新橋的該河段北側所有區域,及劍潭山所有部分。但因民國四〇年代(1950s)後,當地許多建物、地景皆以圓山命名,如圓山大飯店、圓山育樂中心等,導致劍潭與圓山在名稱與範圍上常有混淆』『劍潭本指基隆河流至士林與大直的轉彎處,約為現今中山新橋橋下的基隆河河段,實際位置大約是現在承德橋與中山橋之間。昔日基隆河在此轉彎的曲流河段範圍頗大,且有深潭,故以「潭」命之,民國五十三年(1964)後,因基隆河河道截彎取直,深潭因而消失』『有關劍潭水域,即今北安路「劍潭舊址」東側的基隆河右岸,係因地處基隆河凹岸,形成深潭。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完成的《諸羅縣志》中,已記載「劍潭:在大浪泵社二里許,划蟒甲以入。登岸數百武,有潭;潭之畔有加冬樹,高聳障天,圍合抱。相傳荷蘭開鑿時,插劍於樹,樹忽生皮,包劍於內,不可復見」』。

GÍ-SÛ
Kám-á-lòa
*Kám-á-lōa



語詞
柑仔瀨 ⓀⓉⒸ 
甘仔瀨 ⓀⓉⒸ 

祖緣漢文字
XX瀨
XX瀬


《堡圖》記「柑仔瀨庄」。杜建坊(1991)寫「𥴊仔賴」、記「Kám-á-lòa」。《中教部閩南典》記「Kám-á-lōa」、漢字寫「𥴊仔賴」。網路加減有人寫『甘仔瀨』。《教會報》一九二八年有一篇寫「Kam-á-lòa」。

相關个字
kám-á-tiàm
-lōa (瀨)

GÍ-SÛ
Tōa-ka-la̍h



語詞
大加蚋 ⓀⓀⓀ 
大加納  
大加臘 ⓀⓀⓀ 
大佳蚋 ⓀⓀⓀ 
大佳蠟 ⓀⓀⓀ 
大佳臘 ⓀⓀⓀ 

祖緣漢文字
XXX


《台地典》(60)注講『大加納為去掉 Ke 接頭語的 tagalan 之音譯⋯⋯』。許嘉勇(2015)寫講『「凱達格蘭族 (Ketagalan)」為臺北盆地的平埔族原住民,歷史文獻寫作「大加蚋」、「大佳蚋」、 「大佳蠟」、「大加臘」,早期平埔族語的「ke-/ki-」應是一種前綴的詞頭,因此漢人在譯成漢字時多加以略之,如「Kippanas」譯作「峰仔峙」、「Kimalitsigowan」譯作「麻里折口」、「Kimassouw」 譯作「麻少翁」』。那按呢、照講頭節上早不是 Tōa、是 *ta、聲調先無論。寫做「大~」了後、只个寫法即生一个新个音「Tōa-」。

〈前後山輿圖〉有記『大加蚋』。《地輿總圖》記『大加納』。〈乾隆輿圖〉有記『大加臘庄』。

陳俊傑〈失落的大加蚋 (現今的台北) 之一 ~ 從地名尋根歷史的脈絡與文化〉寫講『大加蚋為今臺北市萬華區新店溪沿岸一帶平原,原為平埔族「雷里社」或「龍匣社」生活範圍。1709年墾號陳賴章請准開墾大加蚋草地,三十年內已成漢人聚落。而後更以大加蚋一詞作為堡名,稱「大加蚋堡」』『隨著大加蚋成為堡名,其所指範圍日漸增大。清道光年間已轄有艋舺街、三板橋庄、古亭村、大灣庄、林口庄、上陂頭庄、錫口街、新南庄、南港仔街、搭搭悠庄、東勢庄、新庄仔庄、圭母卒庄、大隆同街等聚落』。

相關个詞
Ka-la̍h-á
Tōa-tō͘
Tāi-kah
**Ta-ga-lok

GÍ-SÛ
Ka-la̍h-á
*Ka-lah-á



語詞
加蚋仔 ⓀⓀⓉ 

祖緣漢文字
XXX


台北市內地号名、對應中華体制萬華區个南平。《堡圖》記『加蚋仔庄』。全羅《教會報》有 4 篇寫着「Ka-la̍h-á」。有 1 篇寫「Ka-lah-á」、不閣彼篇含寫「Ka-la̍h-á」个二篇文仝作者。請看「*Tōa-ka-la̍h」。

相關个詞
*Tōa-ka-la̍h
ka-la̍h (生物)
Ka-la̍h-po͘

GÍ-SÛ
Kun-kàm-gâm



語詞
軍艦岩 ⒸⒸⒸ 

祖緣漢文字
軍艦岩
~~巖


治台北北投。台北邱智偉先生(私下請教)講在地人朗講「Kun-kàm-gâm」、不八听過人講「*Kun-lām-gâm」。

相關个詞
kun-lām

GÍ-SÛ
Tōa-lōng-pōng



語詞
大龍峒  
大浪泵 ⓀⓀⓀ 
大浪磅 ⓀⓀⓀ 
大隆同  

祖緣漢文字
XXX


合音体「Tōng-pōng」。許嘉勇先生寫講『只个地號名是原住民个番社名,上早个文獻是荷蘭文獻記做「POUROMPON」,古文獻个漢字 kap 羅馬字是寫做「大浪泵社(DARONPON)」,有个寫做「巴浪泵社(PARONPON)」,後--來嘛捌寫做「大隆同」,道光以後寫做「大龍峒」』(2017、面册、公開)。〈前後山輿圖〉記『大隆同』。《堡圖》記『大龍峒』。玉珍《萬能機關眞正談天說地歌》寫『大龍磅』ⓀⓀⓀ。

黃叔璥《臺海使槎録》(1736 年出版)有寫『大浪泵之泵字典音聘土音蚌』。

台北三芝・三芝街仔上北有一个『大龍磅崎』(GOOGLE 地圖、2020)。嗎有寫做『大浪磅崎』。《堡圖》無記。

GÍ-SÛ
Chháu-soaⁿ



語詞
草山 ⒸⒸ 

祖緣漢文字
草山
艸~


山名・庄名。

GÍ-SÛ
U-lai
*U-lâi
*O͘-lâi



語詞
 

祖緣漢文字
XX


TAYAL(*太野呂)語『ULAY』。日語『ウライ』。《堡圖》有記『ウライ社』。大清時代介成八有人寫『汙來』『污萊』云云。咱無確實。『烏~』个寫法屬日文・中文亞是官話文。「烏」字台語讀 o͘ 無讀 *u。請看「kha-thâu-u」。注意、日本音字『ウ』是「宇」字个變体。夭咱那塊寫漢羅、「U-lai」自然着寫做羅馬字。

『烏來』照字面讀是「*O͘-lâi」。全羅《教會報》一九六〇年代有 5 篇寫「O͘-lâi」・2 篇寫「U-lâi」。彼冬時不知咁有人按呢講。現代台語專講「U-lai」个欵。全羅《教會報》一九四八年有 1 篇寫「U-lai」。

《烏來鄉志》(t.ly/pMYIm)塊紹介『烏來村落』彼段寫講『「烏來」原是今烏來村一小塊地區的地名,被採用為鄉名後,整個鄉轄都是「烏來」了』『烏來也稱為「污萊社」或「湯社」,許多人及許多文本上都說「烏來」是泰雅語的「溫泉」,其實是有待商榷的。一般說是早年烏來尚未開發時,原是一片叢林地帶,也是野生動物出沒的獵場,有一天一群泰雅獵人狩獵到此,看到南勢溪岸邊的溪水冒著水霧,乃伸手去探試,發覺水很燙,於是大叫「KILUH-ULAY!」,「KILUH」是熱、燙的意思,「ULAY」讀音為「烏來」,據說是含小心的警語,後來進入的漢人就解讀為溫泉了。其實自古至今泰雅人從來沒有人說洗溫泉為「洗烏來」的。烏來之地名在其他地區如台中縣的和平鄉,桃園縣的復興鄉等都有,但不一定都有溫泉。又如宜蘭有些泰雅部落有溫泉,卻沒有「烏來」的地名』。是講《原語典》有收「ULAY」『溫泉』『地名、清泉部落』。

建議
U-lai ⇄ ウ來、宇來

相關个詞
kha-thâu-u

相關个字
污、汚
ウ (宇)


GÍ-SÛ
Hô͘-lô͘-tó͘



語詞
葫蘆堵 ⒸⒸ㊟ 
胡蘆堵 ⒸⒸ㊟ 

祖緣漢文字
葫蘆㊟
胡~~


台北士林地名。《堡圖》記『胡蘆堵』。《台地典》甲〈陽明山地區地名探源與調查研究〉寫講只个地名是對客語『葫蘆肚』轉過來个。總是社仔咁正實八有叱多客人帶治靴?啞社仔・葫蘆堵彼搭正正是「堵」个地形。

相關个詞
tó͘ (堵)
hô͘-lô͘

相關个字


GÍ-SÛ
Sin-tiàm



語詞
新店 ⒸⒸ 

祖緣漢文字
新店


「Sin-tiàm」「Sin-tiàm-á」只个地号名、南・中・北部朗有。請看《台地典》365 葉。

地名・水名
台北~溪 ㊌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新店街 ⇄ 中華体制新店區

GÍ-SÛ
Sin-chng



語詞
新庄 ⒸⒸ 
新莊 ⒸⒸ 

祖緣漢文字
新莊
~庄


大衆地号名、大常寫做『新庄』。請看《台地典》363・364・367 葉。

地名・水名
日本体制新莊街 ⇄ 中華体制泰山區・新莊區

GÍ-SÛ
Saⁿ-kak-éng



語詞
三角湧 Ⓒ㊟㊟ 
三角泳 Ⓒ㊟Ⓣ 

祖緣漢文字
三XX


台北三峽个古早名。許嘉勇先生(講臺語踅剝皮寮:從語言看臺灣的文化傳統)寫講『三峽舊稱「三角湧」,乾隆 38 年(1773)的契書記為「土名三角躅(tsiok)」。地名一說源自其地位處大嵙崁溪(大漢溪)、三角湧溪(三峽溪)、橫溪三溪匯合之沖積平原上,「躅」為住足不前之
意,「湧」則為溪水騰溢之狀;蓋閩南語本有【合港 kap-káng】一詞,其意即是「溪流匯聚」,杜建坊認為「三角」係【相合 sann-kap】語流音變後之音位變體,「三角湧」應作【相合湧 sann-kap-íng】,為一數溪匯聚水勢湍急之處,日本時代初期的歌仔冊就曾出現 「三甲永(sann-kap-íng)」的字句。從日本時代的《臺灣堡圖》觀之,橫溪與三角湧其實有段距離,「三角湧」應解釋為「大嵙崁溪」與「三角湧溪」兩溪【合港】之處,本為【相合湧 sann-kap-íng】,後因音變而作【三角湧 sann-kak-íng】。 大正九年(1920),日人再將「三角湧」改為與日語發音相近之漢字「三峽(さんき ょう)」。 』

一九〇四年个《堡圖》寫「三角湧庄」。〈前後山輿圖〉記「三角湧街」。《臺省民主歌》寫「三角永」甲「三甲永」。黃塗活版所《最近週遊歌》有寫『火車起行如雷轟 鶯歌石驛又宿停 對面就是三角湧 出有鶯歌對大鵬』。客語《姜紹祖抗日歌》無仝板本有寫「三洽湧」「三角湧」(黃筱婷 2010《〈姜紹祖抗日歌〉研究》)。《教會報》專寫「Saⁿ-kak-éng」、不八寫「-kap-」、不閣一九一〇年進前干礁出現 1 擺。

台南新化街仔恰早有一个路口号做「三角湧」「三角湧仔」。照講過去着是按呢寫个。台中大雅大榮公園邊仔彼條排水溝華文号做『三角泳支線』。請參考〈大雅鄉區域排水現況圖〉亞是《埧雅報》趙世正〈飲水思(源)……大雅地理暨水文〉(https://bit.ly/2HM1oUy)。《堡圖》無注相關个地名、干礁注「埧雅(パ アー、Pà-á)街」。

「湧」無的確是「-éng」个祖緣漢文字。請看「hái-éng」。

相關个詞
hái-éng
saⁿ-kap
Saⁿ-kap-chúi

GÍ-SÛ
Ka-tang-kha



語詞
茄苳脚 ⓉⓉⒽ 
加冬脚 ⓀⓀⒽ 

祖緣漢文字
XXX


大衆地号名。請看《台地典》265 葉。屏東佳冬早名「Ka-tang-kha」。彰化花壇早名「Ka-tang-kha」。捷發《百草問答相褒歌》有寫『花壇舊號加冬脚』。

屏東佳冬、《堡圖》甲一九〇七年〈臺灣郵便線路圖〉寫「茄苳脚」。一九三五年〈高雄全州景勝交通鳥瞰圖〉(高市文化局 2005)寫「佳冬」。〈乾隆輿圖〉有記『加冬脚庄』(畫說乾隆 179、「脚」字用『𨚫』無用『却』)甲『下加冬脚庄』(畫說乾隆 171)、不閣位置甲現代屏東佳冬無一致。

相關个詞
ka-tang (Ka-tang)
Hoe-tôaⁿ

GÍ-SÛ
Báu-ò



語詞
卯澳 ⓀⒸ 

祖緣漢文字
X澳


台北槓仔寮地名。《教會報》一九二三年有一篇寫着「Báu-ò」。「Báu-」詞源無定着、無定含性詞(形容詞)mau 相關、不閣此欠証明。請看莊文松(2017、37 葉)。卯澳邊仔閣有 *Báu-phīⁿ、漢文文献寫做「卯鼻」「泖鼻」「卯里鼻」云云。〈前後山輿圖〉無記着卯澳、不閣有記『泖鼻』、「鼻」字用『廾』。一八九四年〈噶瑪蘭廳地輿全圖〉有記『泖鼻頭』、字形用『𫑗』無用『卯』。一八八〇年《輿圖并說》有記『𡊧鼻』个欵、字形用『𫑗』無用『卯』。

GÍ-SÛ
Thâu-siâⁿ



語詞
頭城 ⒸⒸ 

祖緣漢文字
頭城


《堡圖》記『頭圍街』。〈前後山輿圖〉有記『頭城縣丞』、邊仔閣有『二圍』(二圍站?)『三圍』。照廖忠俊(2008)、頭城本名「頭城」。一八一二年『清廷設噶瑪蘭廳城於五城(今宜蘭市),以「頭城」之城字恐對新成立之官府廳城有所不敬,為避官諱,而易名為「頭圍」堡』(64 葉)。《噶瑪蘭㕔志》內底楊廷理(清官)〈抵蛤仔難卽事〉(詩)頭句寫『亂山行盡是頭圍』、注『原名頭城予爲改之』(用字照台灣經世新報社版)。《教會報》自一九一八年着有寫「Thâu-siâⁿ」。一九二〇年代黃塗《最新週遊歌》寫講『頭城⋯⋯日本改做頭圍名』、不閣無影是按呢、夭「頭城」嗎不是中華名。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頭城鎭 ⇄ 日本体制頭圍庄

相關个詞
Thâu-ûi

GÍ-SÛ
Si̍p-chí
Si̍t-chí
*Se̍k-chí



語詞
汐止 ⒸⒸ 

祖緣漢文字
汐止


台北地名、書面日語借詞。汐止早名「Chúi-tńg-kha」(水返脚、請看)。一九二〇年灌官方漢文名「汐止」・日語名『汐止』(しおどめ)。現此時台北人講「Si̍p-chí」恰多、嗎有人講「Si̍t-chí」、啞「*Se̍k-chí」無省乜人講。「Si̍p-、Si̍t-」不是咀音(choa̍h-im)、「石」字「汐」字在來有泉州漢文音 si̍t、「汐」字夭有讀做 si̍p。請參考許嘉勇〈講臺語踅剝皮寮〉。「*Se̍k-chí」理論上是正確个漳音、不閣鷄籠市內屬漳、鷄籠人嗎朗講「Si̍p-chí」恰多、凡世嗎有人講「Si̍t-chí」。

全羅《教會報》專寫「Se̍k-chí」、不知咁含鷄籠寫做「Ki-liông」(← 基隆)仝欵現象。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汐止街 ⇄ 中華体制汐止區

相關个詞
Chúi-tńg-kha

相關个字


GÍ-SÛ
Tiong-chèng-biō



語詞
中正廟 ⒸⒸⒸ 

祖緣漢文字
中正廟

GÍ-SÛ
chio̍h-chô
Chio̍h-chô



語詞
石𥕢 ⒸⓉ 
石槽 ⒸⒸ 

祖緣漢文字
石槽


請看「chô」。開文《新刋民主歌》有寫『石曹山仔頂』。

相關个詞
chô (槽)

GÍ-SÛ
Sek-kháu



語詞
錫口 ⓀⓀ 
鍚~  

祖緣漢文字
XX


台北市內地名、詞源先住民語。一九二〇年乎日本官改做「松山」。《堡圖》記『錫口』『~街』。自然有人寫『鍚~』、加一橫。請看台史數位舘所收・大清時代个契字。

《教會報》一九五二年有一篇寫着「Sek-kháu kàu-hoē」、不是塊講過去。治彼个以後、「Sek-kháu」即朗是塊講過去即有用着。

GÍ-SÛ
Tōa-tiū-tiâⁿ
*Tōa Tiū-tiâⁿ



地名 台北

語詞
大稻埕 ⒸⒽⓉ 

祖緣漢文字
大X㊟


合(kap-)音体「Tāu-tiâⁿ」。『稻』是訓用字。那塊寫漢羅、咱着考慮寫『大 Tiū 埕』(那無愛寫訓用字)『大 Tiū-tiâⁿ』(那海字・訓用字朗無愛寫)。請看「tiâⁿ」。

台羅在來專寫『Tōa-tiū-tiâⁿ』、無寫『*Tōa Tiū-tiâⁿ』。不閣請看「Sió Liû-khiû」「Ē Tām-chúi」。

杜建坊先生八寫『豆埕』ⓀⓉ(Tāu-tiâⁿ)。

相關个詞
Sió Liû-khiû
Ē Tām-chúi
tiâⁿ (埕)
tiū-á

GÍ-SÛ
Sai-mn̂g-teng
Se-mn̂g-teng



語詞
西門町 ⒸⒸⒼ 

祖緣漢文字
西門X


全羅《教會報》八寫着「Sai-mn̂g-teng」、塊講台南・嘉義『西門町』。台北个『西門町』号做「Se-mn̂g-teng」。請看「Sai-mn̂g、Se-mn̂g」。

地名・水名
台南市內~
嘉義市內~
新竹市內~
台北市內~

相關个詞
Sai-mn̂g, Se-mn̂g
-teng (町)

GÍ-SÛ
Ē Ke-hú-teng



語詞
下奎府町 ⒸⓀ㊟Ⓖ 

祖緣漢文字
下X㊟X


台北市內町名、前身『下奎府聚街』。地名服務網注講『奎府聚』『地名由來乃因昔日平埔族的圭武卒社分布於此,故當地人稱之圭武卒、奎府聚、圭母卒或奇武卒』。咱堯疑『奎府聚』只字「府」字(甲 "聚")不是單純个音字(~是雅化字)。

論連劃、全羅《教會報》有寫『Ē-ke-hú-teng』『Ē-ke-hú teng』『Ē Ke-hú-teng』。只个町名个構造是「Ē Ke-hú」鬥「-teng」、不閣寫『Ē Ke-hú-teng』不是無理。請看「ū sî-á」「ū tang-sî-á」。

相關个詞
-teng (町)
ū tang-sî-á
ū sî-á

相關个字


GÍ-SÛ
Ngó͘-chí-soaⁿ



語詞
五指山 ⒸⒸⒸ 

祖緣漢文字
五指山


台北山名兼台北汐止庄名(台地典 105)。新竹北埔・竹東・五峰嗎有一个『五指山』(ŃG-CHṲ́-SÂN、台地典 105)。台北五指山《堡圖》有記、是塊記庄名个欵、『指』注音『シー』、橫直不是「-*cháiⁿ」。

GÍ-SÛ
*Tōa-niá-cha̍h



語詞
大嶺峠 ⒸⒸⒼ 

祖緣漢文字
大嶺X


台北草山地号名、中華語『擎天崗』。『大嶺峠』是日治時代官方个地号名。在地个多歲人講「牛埔仔」「大嶺」、夭有「Tōa-niá-cha̍h」(杜建坊先生、私底下請教)、借『卡』(cha̍h、甘:hông-[tó͘] ê só͘-tsāi, koan-ài, tùi-thâu, káng-kháu ê tsa̍h)个音共日本字『峠』讀做 cha̍h。請看「cha̍h」甲「卡」(字)。

相關个詞
cha̍h ("~ lō͘")
*Siū-khá

相關个字


GÍ-SÛ
Tāi-an
*Tōa-an



語詞
大安 ⓒⓒ 

祖緣漢文字
大安


台北行政地名。中華体制台北市下底有『大安區』。日本体制台北市下底有大字『大安』。現此時大安教會自稱「Tāi-an Kàu-hōe」(台)『TAI-AN PRESBYTERIAN CHURCH』(英)、教會網站 https://www.taian.org.tw。台語「Tāi-an」對書面『大安』來、不知是中語借詞亞是日語借詞、亞是漢文借詞。《教會報》上慢對一九六七年起着有寫『Tāi-an kàu-hōe』。「*Tōa-an」不八寫。論詞原、請看「Tōa-oan」。

相關个詞
Tōa-oan
Tāi-an (台中)

GÍ-SÛ
Sam-chàn-kiā



語詞
三層崎 ⒸⒽⒸ 

祖緣漢文字
三X崎


一个小可普遍个地号名。《台地典》(31)有記錄六个三層崎(Sam-chàn-kiā)。

GÍ-SÛ
Chhit-chheⁿ-soaⁿ



語詞
七星山 ⒸⒸⒸ 

祖緣漢文字
七星山


台北山名。《堡圖》記『七星山』。《教會報》一九〇八年有 1 篇寫着『Chhit-chheⁿ-soaⁿ』。

GÍ-SÛ
Thian-bú
*Thian-bó



語詞
天母 ⒸⒸ 

祖緣漢文字
天母


台北士林地名、二十世紀即有、《堡圖》自然無記。天母山《堡圖》嗎無記名。「天母」只个地名按「天母教」亞是「天母神社」來。日語 WIKIPEDIA(2022 年 7 月)寫講『「天母」は正式地名ではない俗称である』『日本統治時代に神道系の新興宗教である「天母教」が、そこを本拠地として神社(天母神社)を創設したため、後に神社周辺の地域が「天母」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天母里个官方資料寫講『天母一名,由天媽而來,是日本人為了順口雅正,而別創的』。

GÍ-SÛ
chio̍h-pâi
Chio̍h-pâi



語詞
石牌 ⒸⒸ 
石碑 Ⓗ 

祖緣漢文字
石牌


台灣地名寫『石牌~』恰多、不閣請看「Ē Chio̍h-pâi」(台中)。《台日》寫『石牌』。照所押个韻來看、唐山歌仔册『石牌』八用塊寫「chio̍h-pi」。台灣歌仔册簡那無按呢。啞照所押个韻來看、台灣歌仔册『石碑』朗是塊寫「chio̍h-pi」。

詞源上、「chio̍h-pâi」凡世甲「chio̍h-pi」相關。十九世紀《厦英》有收「chio̍h-pâi」『A SMALL STONE TABLET, AS AT A GRAVE』(53 葉)「chio̍h-pi」『A LARGE STONE TABLET, AS WITH A LONG INSCRIPTION』(仝)「chio̍h-pi」『A LARGE STONE TABLET FOR AN INSCRIPTION, LARGER THAN [pâi]』(367 葉)。啞《麥》「𥓓」字下底、例句『竇憲伐囟奴立碑紀功』彼字「碑」字記音 *pi、不閣譯做「*chio̍h-pâi」(漳)『STONE TABLET』(英)。《麥》閣注講「𥓓」字有白音 *pâi。今漢文・日文・中文有『石碑』、無『石牌』。台語丸那有講「chio̍h-pi」、不閣「chio̍h-pâi」應該由原含漢文「石碑」相關。「Chio̍h-pâi」應該是双源詞、一平漢文「石碑」、一平台灣海峽語「pâi」。請看「bōng-pâi」。

地名。台南玉井『石牌』仔。彰化市內『石牌』坑。桃園新屋『石牌』嶺。台北北投『石牌』。台北坪林『石牌』是恰新个地名、《堡圖》干礁記古早名『湖底嶺』。鷄籠市內『石牌』街(台地典 145:『立有石碑的山脊』)。宜蘭五吉『石牌』仔。花蓮富里『石牌』村、《堡圖》記做『石牌庄』。(只个石牌庄大清時代尾有眞多南部平埔底个移民塊帶、應該自底是台語地名。)請看台中「Téng Chio̍h-pâi」「Ē Chio̍h-pâi」。

有關台北北投个石牌、網路 JTCLOCK1980〈閒談歷史:地理沿革雜談——石牌〉寫講『石牌一詞的出現,主要是因清雍正、乾隆年間,漢人常越界進入當時清廷為管理原住民所設的「熟番地」去開墾,政府為避免紛爭,進而用以劃定界限所成立的石碑,後因轉音變成石牌』。有關台中西屯上下石碑(Téng-Ē Chio̍h-pâi)、區公所个網站(2021)寫講『往昔平埔族岸里社頭目阿穆請墾後,為防漢人越界墾耕,豎立石碑為界,後被六館業戶姚福隆以葫蘆圳水易地而成為漢人墾區,其庄位於石碑下方者,即為下石碑,⋯⋯,界碑上方形成之聚落,稱為上石碑⋯⋯』。

竹林《周成過臺灣歌》有寫着『泉州安溪石牌庄』。是「*Chio̍h-pâi chng」亞是「*Chio̍h-pi chng」、即閣請教。唐山有幾落个『石牌』。

相關个詞
Téng Chio̍h-pâi
Ē Chio̍h-pâi
bōng-pâi...

相關个字



GÍ-SÛ
*Pêⁿ-nâ-bé
Pîⁿ-nâ-bé
Pêⁿ-nâ-bóe



語詞
坪林尾 ⒸⒽⒸ 
平林尾 ⒸⒽⒸ 

祖緣漢文字
平X尾
坪X~


台北坪林地号名、在地音「Pîⁿ-nâ-bó̤」(~Pêⁿ-nâ-bó̤)。合音体「Piâⁿ-bó̤」。《堡圖》注『坪林尾』『~庄』。《地輿總圖》有記『平林尾』。官方名一九二〇年換做「坪林」(大字、屬坪林庄)。《教會報》一九一八年着以經有人寫「Pîⁿ-nâ」啞。

相關个詞
Pêⁿ-nâ
àm-chēⁿ

GÍ-SÛ
Chām-chùn-kháu



語詞
斬圳口 ⒽⒼⒸ 

祖緣漢文字
XX口


地名。台北市內「斬圳口」。《台地典》注『「斬圳的出入口」。灌溉溝渠在某地下切,宛如人工斬成,謂之「斬圳」。』

相關个詞
chām (動詞)

GÍ-SÛ
Pang-soaⁿ



語詞
崩山 ⒸⒸ 
枋山 ⓀⒸ 

祖緣漢文字
崩山


地号名。屏東『枋山』。嘉義布袋『崩山』。台中外埔『崩山』。台北五股『崩山』。台北深坑『崩山』。台北石碇『崩山』、GOOGLE 記『崩山 (彭山)』。鷄籠市內『崩山』。請看「pang」(崩)。

宜蘭頭城『崩山堎仔』、《台地典》(306)注音「Pang-soaⁿ-lêng-á」。

地名・水名
嘉義六脚前崩山
    後崩山
台中大甲崩山頭
台北坪林枋山坑
    崩山坑
台北双溪崩山坑
宜蘭頭城崩山堎仔 ㊟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枋山庄 ⇄ 中華体制枋山鄉

相關个詞
pang (崩)

GÍ-SÛ
Tâi-pak



語詞
臺北 ⓒⒸ 
台北 ⓒⒸ 

祖緣漢文字
臺北


漢文借詞、大清時代尾對漢文借入來台語。

日本体制台北市對應中華体制台北市『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信義區・大安區・中正區。本組尽量干礁日本体制台北市市內个地名、即注「台北市內」。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台北市 ⊂ 中華体制台北市 ㊟

相關个詞
Tâi-lâm

GÍ-SÛ
Chhî-hōe Tiong-ha̍k



語詞
徐滙中學 ⒸⓒⒸⒸ 

祖緣漢文字
徐匯中學
~~~斈

相關个字
匯、滙

GÍ-SÛ
Tāi-tūn-
*Tōa-tūn-



語詞
大屯 ⓀⓀ 

祖緣漢文字
XX


山名兼庄名兼溪名、共先住民音譯个(台地典 57)。《堡圖》注音「タイ トン」。《教會報》寫「Tāi-tūn」「Tāi-tūn-soaⁿ」恰多。《中教部閩南典》「Tōa-tūn-soaⁿ」收代先、「Tāi-tūn-soaⁿ」收做次音。只二式照講上少有一式是「字面音」。照二十世紀个文献來看、「Tōa-」着是、而且到今干礁外埠頭人有塊講个欵。

《台地典》記「Tāi-tūn-soaⁿ」、注『亦作「大遯山」、「大洞山」、「奇獨龜崙山」』『意「有大屯社的山』。啞「Tāi-tūn」靴注講大屯社社名是按先住民語音譯个。

有關大屯社、淡水維基舘寫講『大屯社、大洞山社、大屯山社、奇獨龜崙社:荷蘭文資料記為 TOUCKENAN、TOUCKUNAN、TOWQUENAN。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比定社址為大屯山下的大屯庄,安倍明義指為大屯山西麓的大屯番社前,翁佳音指位於貴子坑溪、高厝坑溪間的地帶,即今淡水竹圍及附近地區,亦為清代的小八里坌庄,溫振華以清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對照1909年(明治42)《熟番戶口及沿革調查綴》,認為社址約在北邊的三芝八連溪,及南邊的淡水大屯溪之間,即淡水番社前及三芝番仔崙一帶。』(https://bit.ly/2UX6jJi)

地名・水名
台北北投・淡水・三芝大屯山
台北淡水大屯ᵀ
台北大屯溪 ㊌

相關个字



GÍ-SÛ
Ô͘-lāi



語詞
湖內 ⒸⒽ 

祖緣漢文字
湖裏


屏東林仔邊・高雄湖內・台南市內(安平)・台北北投朗有「湖內」(台地典 331)。

行政上、竹滬(Tek-hō͘)屬湖內庄(日)・路竹區(中)。

地名・水名
日本体制湖內庄 ⇄ 中華体制岡山區・『茄萣』區 ㊟

行政地名
台中太平大湖內
台北北投大湖內ᵀ

GÍ-SÛ
Tōa-pi-thâu



語詞
大埤頭 ⒸⓉⒸ 
大坡頭 ⒸⓉⒸ 

祖緣漢文字
大陂頭


雲林大埤早名「Tōa-pi-thâu」。行政地名一九二〇年換做「大埤」。《堡圖》有記『大埤頭庄』、邊仔東北平閣有『大坡頭』。

相關个詞
Tōa-pi

GÍ-SÛ
Ta-khe
Ta-khoe



語詞
礁溪 ⓀⒸ 
𭶗~  
乾溪 ⒽⒸ 

祖緣漢文字
X溪

地名・水名
雲林林內乾溪 ㊌
台中霧峰乾溪 ㊌
台北三峽礁溪
   頂~
   下~
台北北投乾溪仔
鷄籠暖暖乾溪仔
台北坪林乾溪
台北双溪礁溪仔
宜蘭  礁溪
   大~ ㊌
   小~ ㊌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礁溪庄 ⇄ 中華体制礁溪鄉

相關个詞
ta (乾、礁、焦)
khe, khoe (溪)

GÍ-SÛ
Siông-san



語詞
松山  

祖緣漢文字
松山


琉球・日本字姓兼台北市內地名、日本音『まつやま』(**Ma-chu-ia-mah、起毛志体、無注調)。台北松山早名「Sek-kháu」(錫口)。

相關个詞
Tâi-pak
Sek-kháu
Siông-pún
San-pún

GÍ-SÛ
Eng-ko-chio̍h



語詞
鶯歌石 ⓀⓀⒸ 
鶯哥石 ⓀⒸⒸ 
英哥石 ⓀⒸⒸ 
英𤔄石  
英歌石 ⓀⓀⒸ 
鷹哥石 ⓀⒸⒸ 
鸚歌石 ⒸⓀⒸ 

祖緣漢文字
鸚哥石


台北鶯歌个古早名。《堡圖》記『鶯歌石』『~庄』。台史數位舘所收・大清時代个契字大多數寫『鶯歌石』(成百張)『鶑哥~』。有幾那張寫『鷹哥~』。十八世紀有一半張仔寫『鸚歌~』。歌仔册有寫『鶯歌石』『英哥~』『英𤔄~』『鶯哥~』『英歌~』。官方地名一九二〇年換做「鶯歌」。請看「eng-ko」。

伊能嘉矩版个〈淡水廳沿山各隘圖〉有記一粒『英哥山』(陸傳傑 2015、25 葉)。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鶯歌街 ⇄ 中華体制鶑歌區

相關个詞
eng-ko

GÍ-SÛ
Thài-san



語詞
泰山 ⒸⒸ 

祖緣漢文字
泰山
太~
大~


中華行政地名。一九五〇年、中華体制『新莊鎮』拆做『新莊鎮』甲泰山鎭。泰山鎭對應日本体制『新莊街』八个大字、包含山脚・義學・崎子脚・貴子坑。「泰山」彼拵是新地号名、詞底宮廟名「頂泰山巖」「下泰山巖」。上少表面上是按呢。

地名服務網寫講『頂泰山巖又名崎子腳廟或頂廟,建於乾隆 19 年(西元 1754 年)至今已有 248 年歷史,供奉顯應祖師,祖師名叫黃惠勝,他是宋朝福建安溪人,因修道有成,為鄉民解決很多困難,為感念其德澤蓋了一座廟,為泰山寺,到了清朝時期,福建安溪百姓到泰山地區來開墾,也將顯應祖帶來供奉,於現址蓋了福山岩,經多次改建,籌資興建,後來改名為泰山巖,後來泰山巖分程兩個廟,才被稱之為頂泰山巖,目前已被列入國家三級古蹟』。

泉州安溪泰山巖原底寫做『太~』(結緣台灣的湖頭泰山岩、bit.ly/3D40XhV)。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泰山區・新莊區 ⇄ 日本体制新莊街

相關个詞
Thài-san (中國)

GÍ-SÛ
Tām-chúi
*Tām-súi



語詞
淡水 ⒸⒸ 

祖緣漢文字
淡水


北部地名。照歐州語文献甲白話字文献來看、北部地名『淡水』原底凡世是「*Tām-súi」。來到中治時代、「Tām-chúi」即全面代替「Tām-súi」(許嘉勇 2015)、不閣《台日》「淡水」『(地名)淡水』記音「Tām-chúi」、無記「*Tām-súi」(下 52)。一九一〇年代、《甘》个地号名付錄有收「TAMSUI」(英)『淡水』(漢、記音 Tām-chúi)。

《堡圖》有注『淡水河』『淡水港』『淡水稅關』『淡水燈臺』、『淡水河』「水」字注音『ツイ』(~chúi)。街仔注『滬尾』(~街)。鉄路尾站注『淡水』、着是現代淡水車頭彼个所在。

十八世紀北京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有寫『澹水』、地名。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淡水街 ⇄ 中華体制淡水區

相關个詞
Ē Tām-chúi
Tām-chúi-hô
Hō͘-bé, -bóe

GÍ-SÛ
Thô͘-siâⁿ



語詞
土城 ⒽⒸ 
塗城 ⒸⒸ 

祖緣漢文字
塗城


一个成四常个地号名、治台灣寫做『土城』恰多。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土城庄 ⇄ 中華体制土城區

相關个詞
thô͘ (土、塗)

GÍ-SÛ
Ki-lí-gān
*Kî-lí-gān



語詞
唭里岸 ⓀⓀⓀ 
唭哩岸 ⓀⓀⓀ 
淇里岸 ⓀⓀⓀ 
棋里岸 ⓀⓀⓀ 
琪里岸 ⓀⓀⓀ 
倛里岸  
基里岸 ⓀⓀⓀ 
奇里岸 ⓀⓀⓀ 
竒~~  
居里岸 ⓀⓀⓀ 

祖緣漢文字
XXX


台北北投地号名。《堡圖》記『唭里岸』『~庄』。《地輿總圖》甲〈前後山輿圖〉無記着。〈乾隆輿圖〉有記『竒里岸庄』。台史數位舘所收・大清時代个契字八寫『淇里岸』『棋~』『琪~』『倛~』『居~』。大清官方个記錄八寫『奇裏岸』。

全羅《教會報》有 2 篇寫「Ki-lí-gān」。有 6 篇寫「Kî-lí-gān」、朗治大正・昭和時代、內底 4 篇是塊念教會个名幾落間、無特別講着只个所在。那主流台語、『Ki-lí-gān』『Kî-lí-gān』仝音仝調、夭那無仝个時、「*Kî-lí-gān」應該是字面音。

翁佳音《大臺北古地圖考釋》(48、49)注講『KIRANANNA』『荷語拼音:KIRRAGENAN / KIERAANGANON / KERANNANNA / KERNANNANANNA / QUIRANGANAN』『漢譯名稱:奇里岸、唭里岸、淇里岸、奇兩峰社』『關於「唭里岸」的地名起源,伊能嘉矩說:「當時淡水河(西班牙人所謂的 KIMAZON)擴展到此地(唭里岸)附近成一大湖,故地名似因起源於西班牙人將地形類似的菲律賓群島之北西灣(BAHIA-IRIGAN,或 ILIGAN)移用而來」』『我雖然常嚴格批判伊能氏的錯誤地方,但對於他從世界史的觀點來解釋臺灣地名,卻可以贊同部份。因為,臺北的番語已經成為死語,從外來語言推測臺北地名,也許是一條可行之路』。請看「*I-lí-gān」。

相關个詞
*I-lí-gān

GÍ-SÛ
Lâm-káng



語詞
南港 ⒸⒸ 

祖緣漢文字
南港


大衆地号名・水名。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南港區・內湖區 ⇄ 日本体制內湖庄

相關个詞
káng (港)

GÍ-SÛ
Bān-hôa
*Bān-hoa



語詞
萬華 ⓒⓒ 

祖緣漢文字
萬華
万~
~㊟


台北市內行政地名、「Bān-hôa Kok-tiong」云云。請看「Báng-kah」。全羅《教會報》干礁 3 篇寫着「Bān-hôa」、自一九五四年。有 1 篇寫「Bān-hoa」、一九二三年。

相關个詞
Tiong-hôa
Báng-kah

相關个字
萬、万、卍
花、華 (hoa)
華 (hôa)

GÍ-SÛ
Chúi-tńg-kha
*Chúi-téng-kha
*Chúi-léng-kha



語詞
水返脚 ⒸⓀⒽ 

祖緣漢文字
水漲X


汐止个古早名、口語變体「Chúi-téng-kha」「Chúi-léng-kha」。變体「Chúi-kéng-kha」照講双原、着是講、有人想講「Chúi-téng-kha」頭二節是「chúi-kéng」(請看)(許嘉勇・講臺語踅剝皮寮)。「水返脚」只个地号名治契字內底上慢一七七〇年代着有出現(台史數位舘)。〈乾隆輿圖〉記『峰仔峙社』、無記「水返脚」。請看「kha」(脚)甲「Si̍p-chí、Si̍t-chí」。

嘉義六脚水返溝早名「水返脚」。《堡圖》有記『水返脚』。

「Chúi-tńg-kha」頭二節个詞底照講是「chúi-tńg」(請看)、不是「chúi」鬥常用詞「tńg、túiⁿ」(返)。治者「返」字是借音字。

相關个詞
Si̍p-chí, Si̍t-chí
kha (脚)
tńg (返)
chúi-kéng
tńg tōa-lâng

GÍ-SÛ
Chio̍h-tēng



語詞
石碇 ⒸⓉ 

祖緣漢文字
石X


台北地名。在地人講「Chio̍h-tēng-á」恰多(許嘉勇、2018、私脚下請教)。無人講「-tèng」。

只个地名个詞源、華台地名資訊服務網寫講『地名起源說法有二:其一,早年流域內溪水較大,小船能夠溯溪而上而停泊於此,然因水流湍急,而以溪中巨石繫繩碇泊,因而稱之為石碇。(洪敏麟,1999:367)其二,本地因屬於景美溪中、上游地區,山勢較高而坑谷狹窄,溪中多巨石,有如一般民居門戶的底石,因而得名。(施長安等,2001:74)』。「船錠論」看欵是「望台文・生華義」、看袂出含「Chio̍h-tēng-á」只个地名有省關係。「戶碇論」即恰合台語个音理甲字理。請看「hō͘-tēng」。

相關个詞
hō͘-tēng
tēng (𠕇、𠕆)
Chhim-kheⁿ-á

GÍ-SÛ
Jī-lūn



語詞
二崙 ⒸⓉ 

祖緣漢文字
二X


雲林二崙早名「Jī-lūn-á」(請看)。

屏東竹田地号名。《教會報》自一八八五年着有寫着只个「Jī-lūn chng」。《甘單慢慢遊》〈屏東竹田|二崙客家老街懷舊風 彩繪新風情〉寫講『在竹田村這裡有三個突起的小山丘,因此分別命名為「頭崙」、「二崙」,第三個「美崙」原是客語「尾崙」的同音而成的』。

台北北投・三芝地号名(黃・康 2008、213)、山名个欵。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二崙庄 ⇄ 中華体制二崙鄉

相關个字
lūn (崙)

GÍ-SÛ
Chhim-kheⁿ-á
Chhim-khiⁿ-á



語詞
深坑仔 ⒸⒸⓉ 
深坑子 ⒸⒸⒽ 

祖緣漢文字
深坑X


那台北深坑、治一九二〇年進前、「深坑仔庄」下底有「深坑街」甲「深坑仔」。一九二〇年以後、深坑庄下底有『深坑子』(大字)、夭『深坑子』下底閣有『深坑』『深坑子』。《堡圖》上少有記『深坑』『深坑仔庄』。〈前後山輿圖〉甲《地輿總圖》無記个欵。

相關个詞
chhim-kheⁿ

GÍ-SÛ
Ló-liâu
*Nó͘-liâu



語詞
荖寮 ⓉⓀ 
荖藔 ⓉⓉ 

祖緣漢文字
腦X


台北槓仔寮地号名、意思『生產樟腦的小屋』(台地典 293)。《堡圖》有記『荖藔』。《台地典》注『當地音「Nó-liâu」』(→ *Nó͘-liâu)、不閣照地名服務網个錄音、槓仔寮『荖寮坑』講「Ló-liâu-kheⁿ」。看起來「*chiuⁿ-nó͘」是泉音「*chiuⁿ-ló͘」个變体、不閣北海岸在來朗講漳底个腔口。

相關个詞
chiuⁿ-ló

GÍ-SÛ
*Khong-á-liâu
*Không-á-liâu



語詞
槓仔寮 ⓉⓀⓀ 
槓仔藔 ⓉⓀⓉ 

祖緣漢文字
XXX


無論台北槓仔寮亞是鷄籠槓仔寮、《地輿總圖》朗無記着。〈前後山輿圖〉仝欵朗無記、不閣有記『頂雙溪』。〈乾隆輿圖〉只搭畫了無詳細、朗無記。《堡圖》二平朗有記『槓仔藔』、台北槓仔寮彼平夭有記『槓仔藔庄』。台史數位舘大清時代个契字有寫『槓仔寮』『~藔』、閣有『槓仔崙』。請看下脚。

只个地号名、一九八〇年進前个傳統羅字台文文献罕得(亞是不八)寫着。全羅《教會報》含「*Kòng-liâu」都不八寫着。那台北槓仔寮、現此時福建語 WIKIPEDIA 寫做『Khong-á-liâu』。《中教部閩南典》記『Không-á-liâu』『Khōng-á-liâu』。頭節个實際表面調是中平調。接尾詞「-á」頭前、第一・第五・第七調朗中平。咱求簡單、寫『Khong-á-liâu』。閣再講、理論上、「Khong-á-liâu」第二節無一定是接尾詞「-á」。今在地人有共『貢寮~』讀做「*Khong-liâu-」(~*Không-liâu-)、通知頭節不是「*Khōng-」。

《台地典》(383)二項「槓仔寮」(~藔)朗有記別音「Kong-á-liâu」。

論詞底、台北「Khong-á-liâu」頭二節「Khong-á-」講是音譯先住民語『KONA』。『貢寮地區是凱達格蘭平埔族三貂社的生活場域,此地是他們狩獵的獵場,稱為「KONA」。據傳是平埔族人為了捕捉山豬等獵物所設置的陷阱,而平埔族人為了守候獵物,就在陷阱附近搭設草寮仔,於是,後來的漢人遂將「KONA」音譯為「槓仔」寮』(圖解台灣老地名 34)。一八一五年个文件着有寫『槓仔寮』(仝、35)。《台地典》(383)注講「槓仔寮」『意「供看守槓仔工作使用的小屋」。「槓仔」即凱達格蘭平埔族之「陷阱」的閩系台語譯音」』。鷄籠七堵・暖暖夭有一座山号做『槓仔崙』(呼音即閣請教、大概是 *Khong-á-lūn)。有關『槓仔崙』、地名服務網注講『「槓仔」係指狩獵的陷阱器具,而此山頂外形似槓仔,故稱之』。

只字『槓』是海字、干礁用治「槓仔寮」甲『槓仔崙』、照咱知。『槓』借「貢」字做音符。「貢」字一般讀 kòng、不閣那漳州漢文音、「貢」字(請看)夭有讀 khòng。治語言只方面个文化、北海線甲鷄籠市內朗漳底个、甲宜蘭仝欵。

地名・水名
台北槓仔藔 (貢寮 ㊠)
鷄籠市內槓仔寮

相關个詞
*Kòng-liâu

相關个字
槓 [kǹg]


GÍ-SÛ
Pak-tâu
*Pat-tâu



語詞
北投 ㊟Ⓚ 

祖緣漢文字



台北地号名。〈前後山輿圖〉有記『北投』『~山』。〈乾隆輿圖〉有記『内北投社』。夭有一个『外北投社』、『淡水鎭屯山、中和、賢孝里一帶』(洪英聖 49)。〈康熙輿圖〉有記『内北投社』。「Pak-tâu」詞原無定着。請看下脚。請看「Lâm-tâu」甲南投・宜蘭彼个「Pak-tâu」。

論詞原、《台地典》(155)注『意 「女巫」。北投即為凱達格蘭平埔族的女巫之閩系台語譯音,並作為社名。荷蘭人譯作 KIPPATAUW, KIPATOU 等』。只欵講法眞普遍、夭翁佳音先生(北投南投:地名的野生思考)質疑講、第一、只个『女巫』个先住民語詞原到底是叨一个詞、無人確實知影。第二、近代个南投・北投、大清時代个地方志加減八寫做『南頭』『北頭』(是叨一本、咱即閣請教)、夭台灣地号名正實有「Pak-thâu-」只欵詞理。夭那和老語「*Pak-thâu」先借入去先住民語閣借返來、變做「*Pak-tâu」是無希奇。

咱也着堯疑、假使講詞原是先住民語『-PATAUW』、音譯做和老話那會不是「**Pa-tauh」亞是「**Pat-tauh」(聲調先無論)?閣再講、『女巫』彼條解說丸那有用塊解說鷄籠地号名「Peh-táu-á」(請看)。通知眞有可能有烏白講个成分。另外、請看「Pak-thâu-iûⁿ」。高雄大社地号名『北投洋』照講甲「Pak-thâu-iûⁿ」(地号名)相關。

「Pak-tâu」呼做「Pat-tâu」是前節个韻尾 -k 去乎後節个聲母 t- 妬着(ASSIMILATED)定定、照咱知。假使講只个地号名原底是「*Pat-tâu」、照講有人會寫『*八投』即着。全羅《教會報》自一九一〇年代專寫『Pak-tâu』、干礁一九一四年有 1 篇寫『Pat-tâu』。

洲尾中華体制屬台北市北投區、日本体制屬士林街。

地名・水名
台北淡水北投子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北投庄 ⇄ 中華体制北投區 ㊟

相關个詞
Pak-tâu (南投、宜蘭)
Peh-táu-á, Poeh-
Pak-thâu-iûⁿ
Pat-lí-hun
Lâm-tâu

GÍ-SÛ
Ngāu-san-oân



語詞
樂山園 ⒸⒸⒸ 

祖緣漢文字
樂山園


癩病院、治淡水郡八里庄。

相關个字
樂 (ngāu, gāu)

GÍ-SÛ
tó͘



語詞
Ⓒ 

祖緣漢文字



鷄籠五堵過去、今「頭堵」「二堵」「三堵」「四堵」無人塊講啞。頭堵治水返脚橫科口、倚南港(翁・曹 2016)。以上个地名、翁・曹(2016)解說講『~在河流航行中,遇見曲流有如看到阻隔,不管曲流地段上有沒有山丘,應該都可稱爲「堵」』(171)。

宜蘭冬山「頭堵」「二堵」、《台地典》注講『似由客系台語地名的「頭肚」諧變而成』『似由客系台語地名的「二肚」諧變而成』。

地名・水名
鷄籠七堵五堵
     ~南
     ~北
鷄籠七堵六堵
     ~山
     ~嶺
鷄籠七堵・台北汐止五堵嶺
鷄籠七堵
   ~山腳ᵀ
鷄籠暖暖八堵
     ~尾
     ~南
鷄籠七堵八堵北

相關个詞
Chùn-tó͘
Hô͘-lô͘-tó͘
Pi-tó͘

GÍ-SÛ
*Chhia-chan



語詞
車罾  
車層 ⒸⒼ 

祖緣漢文字
車X


台北市內地名。《堡圖》有記『車〓』(𠔿曽、~罾)。《台地典》(204)有收「車層」(Chhia-chân)『由「車罾」諧訛』『意「機械罾」。即使用輪軸操作竹竿讓罾 (網四角與竹竿尖端間以繩子相連) 上下的漁撈方法』。閣有「車層店仔」(Chhia-chân-tiàm-á)。原底个地号名照講是「*Chhia-chan」(車罾)。「罾」字不是汎東亞漢文字、中華(亞是日・中)行政体制屏段處理、自按呢用「層」字代替「罾」字。那不借「曾」字、咱不知。在中文个理路來講、「曾」字是免考慮。路尾人共「車層」讀做「Chhia-chân」、生一个新个字面音出來。

相關个字


GÍ-SÛ
Kán-á-sià



語詞
簡仔畬  
簡仔舍  

祖緣漢文字



台北三重埔地号名。照地名服務網个錄音、只个地名現此時讀做「Kán-á-sià」(is.gd/6T41EI)。《堡圖》有記『簡仔畬』、注音『カン アー シヤ』。現此時治搭有一咀『簡仔舍』街。

只个地号名不知省詞底。咁是「*簡阿舍」(*Kán A-sià)个變体、咱眞堯疑。『*簡阿舍』會演變做『簡仔畬』、咱眞堯疑。那原底是『*簡仔番』、會變做『*簡仔𤲞』(~畬)着恰自然啞。不閣『*簡仔番』夭欠証據、夭「*Kán-á-hoan」咱由原不知卜按盞解說。

相關个字


GÍ-SÛ
Bâ-khang
*Niau-khang



語詞
猫空 ⒽⒸ 
貓空 ⒽⒸ 

祖緣漢文字
貓空
猫~


明治《堡圖》寫「猫~」、注音「バー カン」。路尾台北捷運共伊讀不着、讀做字面音「Niau-khang」、自按呢生一个新个地名。請看葉高華〈再談臺灣地名的貓與猫〉。

相關个詞
niau (生物)
bâ-á

GÍ-SÛ
Kan-tāu



語詞
關渡 Ⓖ 
干豆 ⓀⓀ 

祖緣漢文字
XX


請看「Kan-tāu-mn̂g」。

相關个詞
Kan-tāu-mn̂g

GÍ-SÛ
Hê-siūⁿ-chiu
Hôe-siūⁿ-chiu



語詞
和尚洲 ⒸⒸⒸ 

祖緣漢文字
和尚州
~~洲


台北蘆洲(鷺洲)个古早名。《堡圖》有記『和尚洲』甲『店仔口(和尚洲)』、邊仔閣有『和尚港』。〈乾隆輿圖〉有記『和尚洲庄』。

「Hê-siūⁿ-chiu、Hôe-siūⁿ-chiu」只个地号名上少到一九五〇年代夭有人塊用。和尚洲教會一九五八年即換名做「Lō͘-chiu kàu-hōe」。《教會報》837 号(1958 年 9 月)有記載。

日本体制七星郡士林街內面有一个大字号做「和尚洲」。『新莊郡』鷺洲庄內底有大字「和尚洲溪墘」「和尚洲 」「和尚洲中路」「和尚洲南港子」「和尚洲水湳」「和尚洲樓仔厝」。

「Hê-、Hôe-siūⁿ-chiu」只个地名、有人講是按「*河上洲」轉个。眞可疑。大清官方無只條記錄、照咱知。「*河上洲」那成立、明明是官話・中國語用詞、不閣大清時代个台灣平民一般干礁講客語・學老語。閣來、「河上洲」袂轉做「和尚洲」、除非靠官方个大陸人才、不閣官方無只條記錄。

相關个詞
hôe-siūⁿ, hê-siūⁿ

GÍ-SÛ
chhiū-nâ-á
Chhiū-nâ-á



語詞
樹林仔 ⒸⒽⓉ 

祖緣漢文字
樹XX


普通名詞兼地号名。

台北樹林仔漢文名在來寫做『樹林』。《堡圖》記『樹林』。《台地典》共伊收做『樹林(Chhiū-nâ)』、注『俗稱「樹林仔」』。

地名・水名
新竹市內樹林仔ᵀ
新竹香山樹林仔腳ᵀ
桃園觀音樹林仔ᵀ
台北  樹林仔ᴾᵀ ㊟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樹林』區・鶯歌區 ⇄ 日本体制鶯歌街

相關个詞
chhiū-nâ

相關个字


GÍ-SÛ
Lō͘-chiu
Lô͘-chiu



語詞
蘆洲 ㊟Ⓒ 
鷺洲 ⒸⒸ 

祖緣漢文字
鷺州
~洲


早名「和尚洲」。日本官一九二〇年共和尚洲号名「鷺洲庄」(廖忠俊 2009)。中國官一九四七年共「鷺洲」換做「蘆洲」。那本地个話、「*Lō͘-」「*Lô͘-」仝音。「蘆」字治者應該會使講是借音字、啞那按呢、「Lô͘-」是字面音。照講外埔頭人即有按呢講。《教會報》「Lô͘-chiu」「Lō͘-chiu」朗有寫、寫「Lô͘-chiu」恰多。上少到甲一九五〇年代、在地人夭有塊講「和尚洲」。

和尚洲教會一九五八年即換名做「Lō͘-chiu kàu-hōe」。請看「Hê-、Hôe-siūⁿ-chiu」。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鷺洲庄 ⇄ 中華体制蘆洲區・『三重』區

相關个詞
Hê-, Hôe-siūⁿ-chiu

GÍ-SÛ
Saⁿ-têng-po͘
*Soaⁿ-têng-po͘



語詞
三重埔 ⒸⒸⓉ 

祖緣漢文字
三重X


台北大稻埕對面岸彼个三重埔以外、上少高雄內門・新竹竹東・台北南港丸那有「三重埔」。

大稻埕對面岸彼个三重埔、《堡圖》記做『三重埔庄』。《淡水廳志》有寫着『三重埔』(CTEXT)『二重埔』『頭重埔』。「Soaⁿ-têng-po͘」是咀音。全羅《教會報》八有 1 篇寫「Soaⁿ-têng-po͘」、治一九一五年。

地名・水名
台北南港三重埔坡
 (內湖)
    三重埔山

行政地名
中華体制『三重』區・蘆洲區 ⇄ 日本体制鷺洲庄

GÍ-SÛ
Sian-sek-kiong



語詞
先嗇宮 ⒸⒸⓒ 

祖緣漢文字
先嗇宫
~穡~


台北宮廟名兼捷運站名、倚新庄。一般講「Ngó͘-kok-ông」。

相關个詞
Ngó͘-kok-ông

相關个字



GÍ-SÛ
Liông-san-sī



語詞
龍山寺 ⒸⒸⒸ 

祖緣漢文字
龍山寺

GÍ-SÛ
Ngó͘-kok-ông



語詞
五谷王 ⒸⒸⒸ 
五穀王 ⒸⒸⒸ 

祖緣漢文字
五穀王
~糓~
~谷~


神名・宮廟名兼台北三重埔地号名。《堡圖》有記『五穀王』。

相關个詞
ngó͘-kok

GÍ-SÛ
Chhia-koaiⁿ-liâu



語詞
車閂寮  
車閂藔  
車光寮  
車輄寮 ⒸⓉⓀ 
車桄寮 Ⓒ㊟Ⓚ 
車桄藔 Ⓒ㊟Ⓣ 
𣒞桄寮 Ⓣ㊟Ⓚ 

祖緣漢文字
車XX


南投鹿谷地名兼台北石碇地名。《台地典》無收。《台日》「chhia-koaiⁿ」寫做『車杆』。請看「-koaiⁿ」。

石碇車閂寮、《堡圖》寫做『車閂藔』。地名服務網注講『閂由「輄」演變而來,車路上坡地發出輄(Koai)聲處』。按呢解說照講無影。請看下脚。《麥》*koaiⁿ 有收「閂」『TO BOLT; [koaiⁿ bûn], 閂門 [koaiⁿ mûi], to bolt the door』。《雅俗通》無收只字、干礁收烏字「閂」(*oaiⁿ)『門声』。只字《麥》丸那有收。

鹿谷車輄寮、《堡圖》寫做『車桄𦼔』。日本行政体制(太平洋戰爭時代)鹿谷庄下底有大字『車輄寮』。《寶鑑》有收白字「輄」(koaiⁿ)『車輄寮地號名』。《台十五》有收「輄」(koaiⁿ)『車 chhia — 寮 liâu. 地名. 又同上字』。黃素真〈邊陲區域與慚愧祖師信仰:以林屺埔大坪頂地區為例〉注講『由田野所得契書,車光寮地名書寫方式幾經改變,於嘉慶十二年(1807)給墾字及道光十六年(1836)胎借字均書寫為𣒞桄寮,而咸豐元年(1851)典契字、光緒二年(1876)杜賣盡根契字及其契尾、光緒十四年(1888)出貝僕招佃字、光緒二 十年(1894)杜賣盡根契字改書寫為車桄寮,今則簡化為車光寮』。GOOGLE 地圖(2022 年)記『車光寮』。

地名服務網注講『車輄寮有二義,其一指聚落名,位在廣興村西部,北勢溪東岸的河階面上,今廣興國小附近。地名來源有二說,一說因開闢之初,移民在此搭草寮伐木製作車軸(有人說是牛車扶手)而得名;一說早期以牛車載運山產,牛車每行至此地,因正處上坡處而發出輄輄(ㄍㄨㄚ一)聲音,故名』。

「桄」字應該含客語『桄』相關、無一定是海字。請看「-koáiⁿ、-kúiⁿ」。

相關个詞
-koáiⁿ, -kúiⁿ (莖、拐)
-koaiⁿ, -kuiⁿ (杆、桄)
koaiⁿ... (關)

GÍ-SÛ
Iá-liú



語詞
野柳 ⓀⓀ 
~栁  

祖緣漢文字
XX


台北萬里地名、詞原西班牙語『PUNTO DIABLOS』彼个 DIABLOS。古早閣有一條「野柳溪」。《堡圖》有記『野柳』『~鼻』。《地輿總圖》有記『野栁溪』。

GÍ-SÛ
Tōa-oan



語詞
大灣 Ⓒ㊟ 
大彎 Ⓒ㊟ 

祖緣漢文字
大㊟


地号名「Tōa-oan」(大灣、大彎)《台地典》(80)收做四組。高雄仁武・台南永康・雲林麥寮甲台北市內个「Tōa-oan」注解『意「大彎曲之地」。指傍河流或圳道之地的聚落』。仝欵、宜蘭冬山「Tōa-oan」注解『意「大彎曲之地」。由於冬山河在此處形成一轉彎,故名』。彰化竹塘甲宜蘭南澳个「Tōa-oan」注解『意「大彎曲之地」。指傍因地勢形成大轉彎的道路之聚落』。夭苗栗竹南个「Tōa-oan」注解『原意「大吵架衝突」。為終止閩粵二族之間的敵對所開的協調會,不幸再發生慘事,乃得名』。

頂高第一組按呢注解、打算無正確。第一組「Tōa-oan」、後節个詞底是古早名詞「*oan」、一堀水个意思。《妙悟》有收「淵」(*oan)『土水也水出不流曰 —』。《補彚》有收「灣」(*oan)『水曲又池名』。簡宏逸〈從古契字論臺灣地名表記的傳統規範機制〉(2013)寫講『臺北的大灣、臺南永康的大灣、高雄仁武的大灣,三地過去分別有大陂、鯽魚潭、草潭,顯然先民就是以當地的水池作為命名地方的依據』。請看下脚。

那台北「*Tōa-oan」(→ 大安・*Tōa-an)、《堡圖》記做『大安庄』、注音『トア アン』。請看「Tāi-an」(台北)。簡宏逸《Tōa-oan (THE BIG POOL) 1653-1983: A HISTORY OF WATER, FORESTS, AND AGRICULTURE IN NORTHERN TAIWAN》寫講『THE NAME [大安], WHICH LITERALLY MEANS 'GREAT PEACE', FIRST APPEARED IN THE 1820S. THIS IS AN ABSTRACT AND FORTUNATE NAME THAT DOES NOT DESCRIBE ANY GEOGRAPHICAL FEATURE; SUCH NAMES ARE OFTEN ALTERATIONS OF EARLIER NAMES. THIS IS EXACTLY THE CASE WITH [大安]. BEFORE THE 1820S, THE NAME OF TODAY'S DA'AN WAS Tōa-oan. THE LAND DEEDS PRESERVED BY THE Lîm-an-thài 林安泰 CLAN CLEARLY DOCUMENT THE CHANGE OF NAME.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INTERESTING ATTEMPTS TO EXPLAIN THIS CHANGE, BUT I BELIEVE THAT THE INHABITANTS CHANGED THE PLACE NAME BECAUSE THEY SIMPLY BELIEVED THAT IT SOUNDED BETTER』(77)『ALTHOUGH THE CHANGE OF PLACE NAME FROM Tōa-oan TO [大安] IS EVIDENT, THE MEANING OF THE PREVIOUS NAME IS NOT. Tōa MEANS 'LARGE' IN HOKKIEN, AND THUS IT SEEMS TO DESCRIBE A SIGNIFICANT GEOGRAPHICAL FEATURE, NAMELY oan; HOWEVER, IT IS UNCLEAR TO HISTORIANS WHAT THAT FEATURE WA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廈英大辭典, WHICH WAS PUBLISHED BY AMERICAN MISSIONARY CARSTAIRS DOUGLAS IN 1873 AND IS STILL AUTHORITATIVE TODAY, oan MEANS 'A BAY; A BEND IN A RIVER OR CHANNEL'. Tōa-oan IS NOT A COASTAL LOCATION, AND THUS IN THIS CASE, oan CANNOT MEAN A BAY. 'A BEND IN A RIVER OR CHANNEL' SEEMS MORE PROBABLE. MY PREDECESSORS, WHO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 ETYMOLOGY OF DA'AN OR Tōa-oan, USUALLY ADOPTED THIS MEANING AND BELIEVED THAT Tōa-oan MEANT 'GREAT BEND'. THEY FURTHER SUGGESTED THE TWO NEARLY 90-DEGREE TURNS OF THE ... 瑠公圳 — THE MOST IMPORTANT IRRIGATION SYSTEM IN TAIPEI — AS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THE ETYMOLOGY OF Tōa-oan, BUT COULD NOT AGREE ON WHICH BEND CONTRIBUTED THE NAME. HOWEVER, THIS THEORY HAS AN OBVIOUS CHRONOLOGICAL FAULT: THE VILLAGE OF Tōa-oan HAD ALREADY BEEN FOUNDED BY 1741 — TWO DECADES BEFORE THE IRRIGATION CHANNEL RAN THROUGH IT IN THE 1760S. THUS, THE ETYMOLOGY OF 'GREAT BEND' MUST BE REJECTED』(仝)。

相關个詞
oan ("ji̍p káng sûi ~")
Tāi-an (台北)

相關个字
灣、湾
彎、弯


GÍ-SÛ
Tām-chúi-hô
*Tām-súi-hô



語詞
淡水河 ⒸⒸⒸ 

祖緣漢文字
淡水河


請看「Tām-chúi」。全羅《教會報》干礁一九三一年 1 篇寫「Tām-súi-hô」(1931)・一九六七年 1 篇寫「Tām-chúi-hô」。另外、一九二九年有一篇寫『Tī sai-pêng oē khoàⁿ-kìⁿ hái, iā oē khoàⁿ-kìⁿ Lâm-pō͘ Tām-chúi-hô ê goân-thâu』。「-Hô」不是單詞。請看「Ài-hô」。「淡水河」只个名是大清時代尾即有个、夭原底主要是治官方个文献內底即恰汁塊用(翁・曹 2016)。淡水河恰早号做「滬尾溪」(仝)。

相關个詞
Tām-chúi (台北)
Ē Tām-chúi
Ài-hô

GÍ-SÛ
Kim-san
*Kim-soaⁿ



語詞
金山 ⒸⒸ 

祖緣漢文字
金山


台北地名、日語借詞、詞原『金山』(かねやま)。早名「Kim-pau-lí」。請看葉高華(1920)。現代音「Kim-san」。恰早有人講「*Kim-soaⁿ」。全羅《教會報》干礁 2 篇寫着地名「Kim-san」。有幾那篇・恰多篇寫(台北地名)「Kim-soaⁿ」。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金山庄 ⇄ 中華体制金山區

相關个詞
Kim-pau-lí

GÍ-SÛ
Pak-káng



語詞
北港 ⒸⒸ 

祖緣漢文字
北港


《台地典》(158)注解『意「北部的口岸」』。

雲林北港早名「笨港」(Pūn-káng)。〈乾隆輿圖〉有記『笨港北街』『笨港後街』『笨港前街』甲水名『笨港』。十七八世紀做二擺大水了後、『北街成爲主體,由於位居北港溪北岸,故改稱「北港」,取代了昔日的笨港』。請看「Pūn-káng」。

「*Pak-káng」(北港)又閣是美麗島台灣个一个古早名。呂宋《西支》有收「YSLA HERMOSA」『北港』(*pak káng)。詞底大概由原是和老話「pak」(北)甲「káng」(港)。一八二七年 JAMES HORSBURGH《INDIA DIRECTORY, OR DIRECTIONS FOR SAILING TO AND FROM THE EAST INDIES, CHINA, NEW HOLLAND, CAPE OF GOOD HOPE, BRAZIL AND THE INTERJACENT PORTS》夭閣寫『FORMOSA, OR PAKAN, CALLED ALSO TY-OAN OR TY-WAN』(384)。

地名・水名
嘉義義竹~子ᵀ
嘉義市內~路ᵀ
嘉義市內~車頭ᵀ
台南州 ~溪 ㊌
台北汐止~口ᵀ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北港街 ⇄ 中華体制北港鎭

相關个詞
Pūn-káng

GÍ-SÛ
Kan-tāu-mn̂g



語詞
關渡門 ⒼⒸ 
干豆門 ⓀⓀⒸ 

祖緣漢文字
XX門


台北北投地名。〈乾隆輿圖〉有記『〓渡門』、頭字『関』亞是『關』『闗』、通講是水路个一点。正手平治『關渡門』甲『竿蓁林庄』中央有『媽祖宮』、洪英聖(1999)注講是現此時淡水福佑宮、夭林明聖〈三百多年前的康熙臺北湖〉寫講此着是靈山宮、現代『關渡宮』个前身。〈康熙輿圖〉『干豆門』記二擺、字寫帶二平个港墘。洪英聖(2002)注講只个所在『宛如一個關卡的出入門戶,故稱關渡』『事實上地名是由平埔族「干豆門」社所演變出來,⋯⋯,許多當地的老居民不稱關渡,至今仍稱這裡為干豆門』。一六九六年《高志臺灣府總圖》有記『干豆門』。〈前後山輿圖〉記『關渡』、前字字形看無省會清。《堡圖》記『關渡』。《台地典》注講『亦作「甘答」、「肩脰」、「墘竇」、「江頭」等。現名「關渡」』。『江頭』是日語用字个欵。

郭鴻儀〈社仔島 ê 特色〉(2021、演講、由吳宛霖記做字)有講「Kan-tāu-mn̂g」(archive.md/8OMkJ)。『講者郭鴻儀是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ê 專職律師』(仝)。

台史數位舘所收・十八世紀个契字有幾那張寫『東至港西至八里岔山南至海山山尾北至干荳山』云云、用字照台史數位舘个數位檔案。契字照講朗寫『脚』無寫『腳』。

相關个詞
Kan-tāu

相關个字
關、関


GÍ-SÛ
Chio̍h-mn̂g



語詞
石門 ⒸⒸ 
䂖~ ⓒⒸ 

祖緣漢文字
石門


《堡圖》有記『石門』『~庄』。〈乾隆輿圖〉記『䂖門』。〈康熙輿圖〉畫一粒石頭、寫『石門人跡不到』。『石門鄉地名起源於今石門村與尖鹿村之間⋯⋯有小丘矗立,中為海蝕石洞,乃因遭受風浪潮汐長期侵蝕所形成之天然景觀,狀如拱門,故稱』(廖忠俊 2009)。

GÍ-SÛ
Kim-pau-lí



語詞
金包里 ⓀⓀⓀ 
金包𥚃 ⓀⓀⓀ 

祖緣漢文字
XXX


社名兼金山个古早名。《堡圖》有記『金包里』『~堡』。〈乾隆輿圖〉有記『金包𥚃社』『~塘』。《康熙輿圖》記『金包里』。 西班牙文寫「TAPARI」、荷蘭文寫「TAPPARE、 TAPPARIJ」。原民塊講个時減彩會掛一个接頭詞「KI-」、致使台語音譯是「Ki-」起頭(台地典)。

相關个詞
Kim-san

GÍ-SÛ
Sam-tiau-kak



語詞
三貂角 ⓀⓀ㊟ 
三朝角 ⓀⓀ㊟ 
山朝角 ⓀⓀ㊟ 

祖緣漢文字
XX㊟


台北槓仔寮地名、詞源西班牙語人名(亞是姓)「SANTIAGO」(圖解台灣老地名 34)。以早夭有「三朝~」「山朝~」个寫法(台地典 29)、通知「Sam-」大概是字面音。台北槓仔寮閣有「Sam-tiau-siā」(三貂社、山朝社)、向西瑞芳閣有「Sam-tiau-niá」(三貂嶺)。「角」「社」「嶺」照講是在來个台語、「Sam-tiau-」即是共「SANTIAGO」轉个。那照現代西班牙語「SANTIAGO」个呼音來看、後二節(-TIAGO)轉做 -tiau 是無希奇。

《堡圖》無記「三貂角」个欵、干礁記堡名「三貂堡」。〈前後山輿圖〉有記『三貂溪卽双溪口』。《乾隆輿圖》有記『三貂社』。《康熙輿圖》有記『山朝鼻』、着是三貂角。

相關个詞
**Sian-tiau-go͘h

GÍ-SÛ
Thâu-ûi



語詞
頭圍 ⒸⒸ 

祖緣漢文字
頭圍


『意「第一個圍牆」。係一種防禦性的圍牆聚落』(台地典 395)。

台北石門頭圍、《堡圖》記做『頭圍庄』。請看「Thâu-siâⁿ」。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頭圍庄 ⇄ 中華体制頭城鎭

相關个詞
Thâu-siâⁿ

GÍ-SÛ
oat-á
Oat-á



語詞
挖仔 ⓀⓉ 

祖緣漢文字
XX


台灣地号名寫『挖仔』。請看「oat」。

地名・水名
嘉義中埔挖仔厝
彰化二水挖仔內
台北八里挖子尾
台北北投內挖仔埔
台北北投挖仔內
台北新店內挖仔
    外挖仔
台北深坑挖仔內
 (文山)
鷄籠暖暖內越仔
    外越仔

相關个詞
oat (挖)
-á (仔)

GÍ-SÛ
Káng-á-chhùi



語詞
港仔嘴 ⒸⓉⓗ 
江仔翠 ⓀⓉⓀ 

祖緣漢文字
港XX


高雄林園地号名。《堡圖》有記『港仔嘴』。

台北枋橋地号名。《堡圖》有記『港仔嘴庄』、邊仔有『舊社』『新社』。閣有『江仔翠庄』、無仝庄。照《堡圖》、淡水河大稻埕邊仔・只馬加減号做「台北島」个彼个溪州、彼拵丸那屬江仔翠庄。

GÍ-SÛ
*Kòng-liâu
*Khong-liâu
*Không-liâu



語詞
貢寮  

祖緣漢文字
㊟X


槓仔寮个官方行政名、自一九二〇年。槓仔寮台灣口語由原号做「*Khong-á-liâu」、不閣中文『貢寮』有人共伊讀做「Kòng-liâu」「*Khong-liâu」(~*Không-liâu)。「Kòng-liâu」那像是外埔頭人恰有塊講、夭在地人會講「*Khong-liâu hiang」「*Khong-liâu khu」。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貢寮』庄 ⇄ 中華体制『貢寮』區

相關个詞
*Khong-á-liâu
-liâu (寮)

相關个字


GÍ-SÛ
Siā-liâu



語詞
社寮 ⒸⓀ 
社藔 ⒸⓉ 

祖緣漢文字
社X


地号名、『意「原住民的小屋」』(台地典 221)。台灣上少有四个「社寮」(仝)。『社寮』是近代字。請看「-liâu」。那鷄籠社寮、《堡圖》記『社藔庄』『社藔嶋』。〈前後山輿圖〉記『社藔』。〈臺灣汛塘望寮圖〉注『大鷄籠汛⋯⋯』、閣記『羅傼㠘』『黄地粉』。〈臺灣府汛塘圖〉有記『社藔』『圭籠城』『大圭籠汛』、「藔」字字形無介清楚。〈乾隆輿圖〉記『雞籠社』『大雞籠』『~城』。〈康熙輿圖〉記『鷄籠社』『鷄籠城』。

全羅《教會報》有 2 篇寫着「Siā-liâu」、照講是塊講竹山(~南投竹山)个社寮。

地名・水名
苗栗竹南~前
台北北投~後
鷄籠市內~坑
    ~島

相關个詞
-liâu (寮)

GÍ-SÛ
Pang-kiô



語詞
枋橋 ⒸⒸ 
板橋 Ⓖ 

祖緣漢文字
方橋
枋~


地名。新竹竹北「枋橋」(台地典 223)、《堡圖》無注个欵。《堡圖》有記三个「枋橋」。嘉義鹿草。雲林斗六。台北枋橋。《堡圖》閣有彰化社頭「枋橋」頭・「枋橋」頭湳・「枋橋」頭新。台北汐止漏「枋橋」。請看「pang」。

植民政權一九二〇年共台北枋橋号日語名『板橋』(いたはし)。台語「Pang-kiô」客語(四縣)「PIÔNG-KHIÈU」講到今、無俊悶着。事實『板橋』含『基隆』『馬公』仝欵、是日語・中語地名、不是台語地名、雖然講台語「pang」在來有寫做「板」字。日語・中語『板橋』、台語・客語「枋橋」。

相關个詞
pang (枋)

GÍ-SÛ
Pang-liâu



語詞
枋寮 ⒸⓀ 
枋藔 ⒸⓉ 
板寮 ⒽⓀ 
邦藔 ⓀⓉ 

祖緣漢文字
方X
枋X


地号名。那屏東枋寮、《堡圖》共伊記做『枋藔』『~庄』。〈乾隆輿圖〉有記『枋藔口汛』。

台南左鎭个枋寮、《堡圖》記做『邦藔』。

雲林古坑『枋寮埔』嗎有寫做『板~』。

有關台北中和枋寮、廖忠俊(2009)寫講十八世紀漳和庄邊仔『因防禦番人侵擾,於此伐枋設寮派人輪班守望,原稱「班寮」,後因班、枋閩音接近,轉稱「枋寮」』。

地名・水名
雲林古坑枋寮埔 ㊟
南投竹山枋寮子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枋寮庄 ⇄ 中華体制枋寮鄉

相關个詞
-liâu (寮)

GÍ-SÛ
Pêⁿ-nâ
Pîⁿ-nâ



語詞
坪林 ⒸⒽ 
平林 ⒸⒽ 

祖緣漢文字
平X
坪X


大衆地号名、《台地典》注解做『平台狀的樹林』。台北坪林早名「坪林尾」。

地名・水名
台南南化平林
南投草屯坪林
台中太平坪林
台北三峽坪林
台北双溪平林
台北石門坪林
台北瑞芳坪林
台北坪林 ㊟

行政地名
日本体制坪林庄 ⇄ 中華体制坪林區

相關个詞
*Pêⁿ-nâ-bé...

相關个字
平、坪

GÍ-SÛ
Hō͘-bé
Hō͘-bóe



語詞
滬尾 ⒸⒸ 
沪尾 ⓒⒸ 
扈尾 ⓀⒸ 
戶尾 ⓀⒸ 

祖緣漢文字
滬尾


海口音「Hō͘-bó̤」。淡水市中心个古早名。《堡圖》寫「滬尾」「滬尾街」。〈全臺前後山輿圖〉寫「滬尾街」。〈乾隆輿圖〉寫「扈尾庄」。歌仔冊有幾落本寫「戶尾」「沪尾」。《台地典》(384)「Hō͘-bé、Hō͘-bóe、滬尾」注解做『意「石滬的末端」。即「在石滬末端的聚落」之意。「石滬」係選擇干滿潮差較大的近海淺灘,而用石塊堆成半圓形或圓形的石垣,漲潮時,魚蝦隨潮水游進去,退潮時,魚蝦被石垣阻擋而停留在石垣內,漁民可乘機捕撈的一重定置漁具」』。

啞淡水維基館〈滬尾社〉寫講『向來對於「滬尾」的誤認,均指其由捕魚的石滬而來,張建隆考證「滬尾」(Ho-be)地名由來,不但可知 Ho-be 源出於平埔族語,被漢人以近音字寫成虎尾、戶尾、戶美、和美等字,且在雍正年間繪製的《臺灣附澎湖群島圖》中清楚可見淡水營西方有「扈尾社」的存在,其社址應位於今油車口、大庄、中崙、沙崙、港仔坪以及崁頂、圭柔山一帶』。照講《台地典》寫了着。請看「Tek-hō͘」甲「滬、沪」(字)。

有關「滬尾」是按盞變做「淡水」、請讀劉澤民〈滬尾街改名淡水街的時間與原因〉。

淡水河早名「滬尾溪」(翁・曹 2016)。

相關个詞
Tek-hō͘

相關个字
滬、沪

GÍ-SÛ
Àm-kheⁿ-á



語詞
暗坑仔 ⒸⒸⓉ 

祖緣漢文字
暗坑X


台北新店地号名、書面漢文古早名『暗坑』。一八〇一年林登選先生嫌「暗坑」不雅、將書面名換做『安坑』。不閣台語到今講「Àm-kheⁿ-á」、無講「*An-kheⁿ」。

南投中寮「Àm-kheⁿ」由原寫做『暗坑』。

相關个字



Pháiⁿ-sè, “JĪ” chit pêng chhōe bô... “GÍ-SÛ” hit pêng kán-ná ū liāu ŏ͘!
歹世、「字」只平尋無。「語詞」彼平簡那有料嗚!